基于营卫倾移的证解释模型的构建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学的方法,系统整理总结了《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中营卫倾移的理论。其次,本文运用中西医对比的研究方法,借鉴现代诠释学的理论,阐释了中医选择营卫作为理论建构基础的合理性,认为中西医对营养和防卫认识的不同是由于研究方法论的差异导致的,总结探讨了中医研究营卫的过程中简化复杂性、把握确定性的独特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路线,指出这种研究方法的实质是在系统分析、系统辨识的基础上建构理论模型,而营卫倾移模型正是用系统方法建构医学理论的卓越尝试和成功范例。 在上述营卫倾移模型系统整理和初步阐释的基础上,本文借鉴现代复杂性科学聚类分析等方法,以营卫强度(Ⅰ)和通滞度(R)两个状态矢量作为坐标系的主要变量,以时问(t)和空间(s)作为辅助变量,构建了基于营卫倾移的证解释模型。这种基于营卫倾移的证解释模型的构建有助于中医证候的理解和规范化,并且为中医理论借鉴和吸收现代医学的相关知识开辟了一条新的可行道路,但目前该模型还存在过度笼统以及进一步的数据萃取的难题,因而模型的优化和发展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现代医学越来越多的资料已经表明:对感染、创伤、休克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是由同一套的自主反应系统导致的,只有把这套非线性防御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刻画它状念的变化,才能有效的调控它,可是由于这套非线性防御系统的超级复杂性,而且其中的联系很多目前还不清楚,系统生物学从下向上的研究在这方面存在着几乎不可克服的困难。 可是,中医却从整体出发,利用营卫倾移模犁,从上向下对非线性防御系统的状念变化进行了有效的刻画,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医这种从上向下的研究方法牢牢把握住了非线性防御系统的整体。在简化研究程序、刻画和调控系统状念以及直接把握非线性防御系统整体属性等方面比较系统生物学的从下向上研究方法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