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会对企业发展造成较多不利的影响,诸如提高企业的代理成本以及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等。企业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就必须合理搭配债务期限结构。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为其能选择合理债务期限结构创造条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会计稳健性涉及的高质量会计信息是债权人提供借款的重要参照标准之一,那么会计稳健性和债务期限结构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企业融资契约的签订不仅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那么产业政策和会计稳健性、债务期限结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因此,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产业政策视角出发,深入探索会计稳健性和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本文依据优序融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债权人保护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等相关理论,在回顾文献和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提出了与产业政策、会计稳健性、债务期限结构三者有关的研究假设,基于2011年到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累计应计项目计量法来评估会计稳健性水平,在对样本分别进行数据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视角下,会计稳健性对债务期限结构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1)受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长期债务融资,而且同样条件下,产业政策的鼓励发展对非国有上市公司获得长期债务融资的影响更大。(2)会计稳健性的提高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长期债务融资,而且同样条件下,会计稳健性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获得长期债务融资的促进作用更强。(3)同样条件下,会计稳健性的提高并不一定增强或者削弱产业政策对债务期限结构的正面影响,其中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会计稳健性的提高表现为削弱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正面影响,而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会计稳健性的提高表现为增强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正面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从产业政策的视角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和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此外加入了产权性质因素,从国有和非国有的角度对产业政策、会计稳健性和债务期限结构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