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是由白藜芦醇或其它二苯乙烯单体(如异丹叶大黄素、氧化白藜芦醇等)以不同的聚合方式、不同的聚合度聚合而成的一类结构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文对该类化合物的化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建议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对该类化合物进行分类。近年来,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这类化合物的研究,为了从植物中寻找新的具有白三烯生成抑制和受体拮抗作用的低聚茋类化合物,对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根和海南买麻藤(Gnetum hainanense)的藤茎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从这两种植物中共分离得到55个低聚茋类化合物,其中33个为新化合物。 从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根中共分离得到27个低聚茋类化合物。其中15个被鉴定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Amurensins A-O(1-15),包括两个五聚体、五个四聚体、五个三聚体和三个二聚体。其余十二个化合物为已知的低聚茋类化合物,它们分别是:Resveratrol(16),(+)-ε-Viniferin(17),ε-Viniferin diol(18),Ampelopsin A(19),Ampelopsin F(20),Ampelopsin D(21),Ampelopsin E(22),(+)-Hopeaphenol(23),Isohopeaphenol(24),Vitisin A(25),(+)-Vitisifuran A(26),和Heyneanol A(27)。在Amurensins B(2),C(3),J(10)的结构中都具有一个顺式苯骈二氢呋喃环,它们是首次发现的具顺式苯骈二氢呋喃环的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Amurensins D-F(4-6)的结构中,苯骈呋喃环上2,3位的两个取代基(4-羟基苯基和3,5-二羟基苯基)的位置与其他含有苯骈二氢呋喃环的天然低聚茋类化合物(如ε-Viniferin)相比是颠倒的,这种骨架的低聚茋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属首次发现。 从山葡萄中分离得到的低聚茋类化合物有些具有七元环(如Ampelopsin A),本论文首次对该七元环的构象进行了讨论,提出该七元环在多数低聚茋类化合物中以假船式构象存在,而在少数化合物中则以假椅式构象存在。有些低聚茋类化合物的氢谱由于空间位阻的原因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有些质子的信号呈现宽的单峰或双峰,我们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