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农村,受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也难以满足养老需求,这使得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十分突出。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的养老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养老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如何定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在整个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老年生活,也关系到能否保障农民的经济参与能力和机会。我国目前的农村养老问题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形成的,政府在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上没有给予公平的对待。在包容性增长的视角下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能够强调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的公平性,在保障农民这一传统弱势群体老年生活的基础上,更注重其经济参与能力和机会的提高。本文不但研究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在满足农民养老需求方面的作用,而且研究了这两种养老方式在促进公平、提升效率、增强农民经济参与能力和机会方面的作用,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第一章主要对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分析了包容性增长与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性,在分析包容性增长理念中公平与效率统一性的基础上,指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也具有本身的公平性,并且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代际交换关系会影响到子女的人力资本形成,进而影响到子女未来的收入能力和经济增长,家庭养老有助于维护这种代际交换关系,而社会养老如果够促进父母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则会促进经济增长。第三章回顾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历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农村养老保障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在农村养老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形下,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养老方式在满足养老需求方面的支持力。第四章提出发展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理念政策建议,指出当前要促进农村社会养老的发展,并探索家庭养老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