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28次 | 上传用户:mailx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核心,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上极具魅力的研究领域。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环境的复杂化,经济增长理论因循着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不断演化,至今,对于经济增长要素及动力源泉的研究依然不断拓展和深化,能源与环境因素也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增长分析框架中。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中,资源与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而且是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刚性约束。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附带的巨量能源消耗和高昂环境成本致使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发展失调,能源与环境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反制效应逐渐强化,再加上传统经济增长驱动力的逐渐衰减、制造业技术溢出瓶颈凸显、第三产业技术进步相对滞缓,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难以为继。上述背景下,如何科学认识区域能源、经济、环境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互动规律,如何定量解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内生关系并估算能源与环境系统对经济增长的反制效应,如何测度能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贡献与变动趋势,如何准确把握不同省份经济增长源泉的构成与变迁,如何加快推动增长源泉动力转换、形成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双赢的促进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这也正是文章的研究主旨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对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发展状况、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进行详尽刻画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经验分析与理论探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围绕关键问题展开研究。所做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发展失衡,系统间耦合协调度低。在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内生关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时间、空间和部门维度解析了中国三大系统的发展现状,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论表明:考察时序区间内,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发展整体耦合协调度均值低,处于严重不协调状态的边缘;能源-经济系统发展耦合协调度均值相对较高,处于弱协调状态;环境-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均值极低,处于严重不协调状态。但是,“十二五”时期以来,各协调度指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升,初步判断,早期中国经济系统的快速发展并未顾及与环境系统的协调。中国能源与环境系统对经济增长的反制效应逐渐增强,转换经济增长源泉是逆转系统间负反馈作用的关键突破口。根据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互动内生机理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内生关系进行了定量检验与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估算和解析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对经济增长的反制效应。具体结论是:单位GDP能耗、能源加工转化率、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城市化水平、经济系统规模、环境系统污染因子的变动均会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年终从业人员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会引起经济系统规模的同方向变化,而环境污染因子变动会引致经济系统规模的反向变化;能源消费结构状态值、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变动会引起环境污染因子的反向变化,而能源系统和经济系统规模的变动会引致环境污染因子同方向变动;GDP、能源消费总量持续高增长对环境系统产生的负面效应长期累积下来,环境系统对能源系统、经济系统的反制效应逐渐增大。传统要素投入的增长贡献度明显衰减,中国经济增长源泉正在发生结构性转换。在明确能源与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源泉测度的建模思路、方法选择以及基准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从产出与投入两个层面将能源与环境因素纳入扩展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通过估计比较所设定的7类情景下各分两种情形的14个计量经济方程的适用性,筛定了强调人力资本内部效应和强调人力资本累积外溢效应的两类模型,对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类源泉的产出弹性、贡献度、构成与变迁进行了估计、测度和分解。结论表明:能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日趋显著,能源环境约束下传统要素投入的增长贡献度持续衰减,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增长贡献度明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驱动因素构成正在转换等。中国省际经济增长源泉结构差异较大,且阶段性波动明显。采用1990-2014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各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测度与分解,并对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省际增长源泉的构成与变动进行了综合比较评价。结论表明:选定的30个样本省份增长源泉构成差距大,在1990-1996年、1997-2008年、2009-2014年三个时段内各类增长源泉贡献度波动明显,物质资本积累依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源泉,大部分省劳动投入贡献度下滑,环境投入、创新投入对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升。在对研究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指出培育产业共生网络、形成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演进良性互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源泉的转换是中国经济突破能源与环境约束、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双赢、促进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
其他文献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大量商品化的阶段,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生活利益。同时,转基因产品的问题也呈现出来,人们开始担心转基因技术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负面的效果
我国有5种肉苁蓉,分别为沙苁蓉(C.sinensis Back von Mannag)、肉苁蓉(又称荒漠肉苁蓉)(C.deserticola.Ma)、兰州肉苁蓉(C.1anzhouensisz.Y.Zhang)、盐生肉苁蓉[(C.salsa((C.A.Mey.)G.Beck.)]和管花肉苁
水产养殖环境是水产生物赖以生存的场所,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的污染,水产养殖环境遭到极大的污染.本文从水产养殖环境外源性和自身污染进行分析,简述水产养殖环
为了提高郑州市地面风场的精细化预报水平,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
本研究检视了大众传媒、健康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对中国和美国大学生有关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效性认知的影响。本文同时评估了受访者在个人、团体、社会及全球层面上对自己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