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首次运行至今,高等学校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精英和高端人才,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在整个育人队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也成为了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主干力量。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不仅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同时也为辅导员角色带来了新的要求。以往的辅导员角色扮演已不能令当今社会角色满足,所以辅导员角色扮演也应与时俱进有所改变。本文开篇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起源、探索、波折、发展以及创新这五个阶段的演进进行梳理,在此期间,辅导员由最初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者角色演变成集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者、学生事务管理者和学生校园生活服务者为一体的角色集合。随后通过搜集相关政策文件、与辅导员和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以及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国家、高校和在校大学生目前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并进一步分析当前辅导员角色的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本文认为辅导员角色教育行为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为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校园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服务行为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提供咨询、辅导等服务。最终发现当前辅导员角色所面临的外在挑战主要是由社会环境、网络诱惑和社会角色认知混淆所造成的;而内在困难主要是由辅导员自身角色认知不清、角色压力过大以及角色专业素养和技能低所造成。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通过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成熟经验进行借鉴,总结出国家和高校应提高对辅导员培养的意识,并加大力度为辅导员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二是辅导员应熟练掌握网络实用技能,合理利用信息化网络做好学生工作;三是加强外界对辅导员角色的认识,从而提高对辅导员的认同感;四是辅导员自身应合理调适角色集合之间的冲突,减缓个人压力;五是辅导员自身应不断进行反思和能力提升,从而提高个人素养和心理素质;六是辅导员应加强学习自身角色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