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优胜劣汰正是通过竞争实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并保护正常的竞争,反对并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仿冒行为是最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经济秩序的危害也最为剧烈。基于此,本文以仿冒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 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仿冒行为的界定,介绍了仿冒行为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有关国际公约及国内外有关仿冒行为的基本法律规定。第二、三、四部分分别探讨了仿冒行为的三种具体表现形态——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对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混淆行为,着重研究了这些行为的认定和与认定相关的问题。第五部分探讨了仿冒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第六部分提出完善我国仿冒行为法律规定的建议。 文章提出要通过增加保护未注册商标、规范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反向仿冒、扩大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使用”的范围等方面来扩大仿冒行为法律规定保护的范围,同时将仿冒行为民事赔偿额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