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标记在汉语中有着独特的语用价值,虽然它们一般不表达概念义或命题义,也不会对真值语义造成影响,但在言语行为中却能在话语单位间起到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有时也可传递交际者主观情态,在话语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汉语中的话语标记具有来源多、功能多、成员多的特点,是一个不断有新成员加入的半开放式的话语成分类别。本文充分吸取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汉语事实,基于大规模语料,选取了汉语中典型且常用的“A”和“A了”类话语标记进行研究,以“好”“行”“对”为例围绕其作为话语标记时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考察。研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对话语标记“A”和“A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性研究,同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进行简单说明;第二部分,研究话语标记“好了”“行了”“对了”的语用功能,并从典型个案出发探索话语标记“A了”的特性与功能;第三部分,描写话语标记“好”“行”“对”的具体用法,分析其语用功能,并总结出话语标记“A”的共性;第四部分,横向对比同根同源的话语标记“A”和“A了”的共性与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第五部分,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话语标记的使用状况,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使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文在前人时贤的研究基础上,围绕所选取的话语标记进行了细致的语用功能描写与分析,将同根同源的话语标记“A”和“A了”进行了横向对比,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的思路,是话语标记本体研究中的新鲜尝试。同时,本文还将本体研究的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适当结合起来,考察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话语标记教学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本体研究能够不断深入并为实际教学服务,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留学生的话语水平和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