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过渡金属交换分子筛吸附小分子(CO、NO、H2O、H2S、NO2、SO2)进行理论上研究。本文用过渡金属M(M = Cu、Ag、Au)交换H-ZSM-5型分子筛,选取十元环簇模型代替H-ZSM-5分子筛骨架,构造了M-ZSM-5簇模型,采用DMol3软件包对其进行优化。通过计算得出Cu( I )与分子筛骨架上的两个氧相互作用,键长在2.00±0.02 A范围内,Ag( I )的周围有两个氧与其相互作用,键长在2.30±0.03 A范围内,Au( I )的周围有两个氧与其作用,键长为2.35 A。发现RCu-O < RAg-O < RAu-O,这可归因于离子半径的不同:RCu+ < RAg+ < RAu+。构造M-ZSM-5吸附小分子CO、NO、H2O、H2S、NO2和SO2的可能的吸附构型。受吸附小分子的影响,M-ZSM-5分子筛骨架及小分子的结构和电子性质都发生了变化。计算结果显示,发生吸附后小分子的键长均变长,这符合键级守恒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M-ZSM-5(M = Cu、Ag、Au)吸附小分子使其活化的目的。小分子的吸附能顺序是:吸附CO、NO、H2O、H2S时Au-ZSM-5 >Cu-ZSM-5 > Ag-ZSM-5;吸附NO2时,Cu-ZSM-5 > Au-ZSM-5 > Ag-ZSM-5;吸附SO2时Cu-ZSM-5 > Au-ZSM-5 > Ag-ZSM-5。对各个模型的电子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当M-ZSM-5(M = Cu、Ag、Au)与小分子相互作用时,金属中心M的电子结构由d10变为s1d9。结果表明,当M-ZSM-5吸附小分子时,电子由金属中心M转移到小分子,这减弱了小分子的键强度。小分子与金属中心M作用形成σ键和d-π*反馈键,正是由于此两种键型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M-ZSM/X稳定存在。自然键轨道分析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信息显示在M-ZSM/H2O和M-ZSM/H2S结构中生成氢键,引起吸附体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