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导师提出的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侧设置带肋钢板(即RSPC)—以解决局部区域拉应力峰值大,应力衰减快的工程结构问题的构想。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①进行了RSPC受弯构件的试件设计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SPC受弯构件的抗裂能力较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显著提高(2倍),同比裂缝宽度显著减小。②利用集中闭合力阻裂、Griffith能量释放观点等原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RSPC受弯构件的阻裂机理。③研究表明在受拉侧设置带肋钢板,受拉侧混凝土在带肋钢板的约束和帮助下,其名义极限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都得到显著提高,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带肋钢板加强区内混凝土的简化弯拉应力—应变关系。④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RSPC极限拉应变的简化计算模型,以及极限拉应变与开裂弯矩的初步计算方法。⑤随着钢肋高度的增加,RSPC的抗裂能力也随之增大,但RSPC的抗裂能力并不是无限制增加的,本文提出了钢肋高度的合理限值。⑥针对悬挑结构道路中挑梁局部区域拉应力峰值大,应力衰减快的实际工程问题,按RSPC方案完成了挑梁的施工图设计,分析表明RSPC挑梁在不明显增大施工难度条件下能明显提高抗裂性能或明显减小裂缝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