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应急能力是地震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地震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是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本文针对现有地震灾害应急能力评价定性评价过多的问题,以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地震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五元联系数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和基于可拓学的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危机管理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地震灾害应急能力文献的梳理,发现在实际地震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由于指标数据的难获取性,多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且将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与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做同一概念处理。本文基于对WSR系统方法论的认识,构建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初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粗糙集属性约简原理对初始评价指标体系中重叠性指标进行筛选获取地震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粗糙集属性重要度原理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表示其相对重要程度。其次,为使评价对象具有可比性,基于对地震灾害理论的认识,以地震带分布、地震设防烈度和近年来地震灾害损失情况为标准对全国31个省市样本地区进行筛选,最终选定14个地区作为待评价样本。基于对综合评价理论的认识,选取均具有不确定性、可转化性特点的集对分析理论和可拓学理论作为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五元联系数的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和基于可拓学的地震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模型评价结果,对2011年全国14个地区的地震灾害应急能力评价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区普遍应急能力不足,同时地震灾害频发区应急能力水平地域差异较大,地区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梯性。(2)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各要素之间发展不均衡是我国地震灾害应急能力整体水平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对地震灾害应急能力贡献率高达52.3%,但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在各地区地震灾害应急能力发展相对较弱,说明提高我国整体地震灾害应急能力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