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兴伽人是居住在缅甸若开邦北部与孟加拉国接壤地区的跨境穆斯林群体。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历史的影响,若开族与国内佛教徒普遍仇视罗兴伽人;军政府也将其视为分裂国家的“毒瘤”,不承认其公民身份,并对其采取排斥、驱逐政策,罗兴伽人问题由此产生。21世纪初,在军人集团的主导下,缅甸开启了向“有纪律的繁荣民主国家”过渡的政治转型进程,并于2011年实现了军人政权与民选政府之间的权力交接。在政治转型、民族和解的背景下,罗兴伽人问题非但未能缓解,反倒呈现出逐步升级的态势。2012年,若开邦首先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罗兴伽人运动;在佛教民族主义组织“969”运动与“马巴达”的煽动下,若开邦的反罗兴伽运动逐步升级为全国范围内的反穆斯林暴力行动;民盟政府执政期间,罗兴伽人危机再次升级。2017年8月,国防军在若开邦北部开展“清剿行动”后,近70万罗兴伽难民逃往孟加拉国。该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联合国人权专员甚至称之为“教科书式种族清洗案例”。本文通过对政治转型后罗兴伽人危机升级的过程进行追踪与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政治转型的背景下,若开邦政党、佛教极端僧侣担心罗兴伽人权利的扩大会损害其既有利益,进而通过渲染罗兴伽人(穆斯林)的威胁,煽动民族主义反穆斯林情绪的方式,以维护其传统利益与地位;在社会中反罗兴伽人(穆斯林)情绪高涨的情况下,为赢得佛教徒主体选民的支持,获得执政地位,巩发党与民盟都在不同程度上迎合了“反罗兴伽(穆斯林)”的民族主义议程,这也是导致罗兴伽人危机升级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