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作为90年代一种少见的自然现象—雾霾,越来越成为危害公众的气候要素,雾霾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介绍雾霾污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主要对雾霾治理和雾霾经济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给出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第二章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南京雾霾现状,对2014-2016年南京雾霾PM2.5月平均浓度数据进行拟合与预测。结果表明采用ARMA(2,2)模型对2014-2016年南京雾霾PM2.5月平均浓度数据拟合效果较好,且预测出2017年1、2月南京雾霾PM2.5浓度分别为61.5、59.7,与真实浓度59.0、55.6几乎一致。第三章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再根据结构方程找出公因子间的雾霾治理意愿最优模型。结果表明雾霾治理意愿受雾霾风险感知、雾霾感知质量、雾霾感知措施和雾霾经济支出的影响,雾霾感知措施和雾霾风险感知的综合影响效应较大;虽然雾霾经济支出的综合效应值较小,这是由于公众更希望政府采取措施治理雾霾所造成的。此外,雾霾风险感知是所有潜在变量的基础,雾霾越严重,雾霾的经济支出、感知质量、感知措施和治理意愿都会增加。最后,算出我国公众雾霾治理意愿指数值为82.31,治理意愿较为强烈。第四章以江苏为例,引入大数据处理方法—SIS算法处理二分式问卷数据,有效筛选雾霾支付意愿的影响因子,结合条件价值法,估算出雾霾治理效益,并与基于Spike模型的平均值估计法相比较。根据二分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雾霾治理支付意愿与政府采取措施治理雾霾必要性、公众采取措施治理雾霾必要性有关。采用CVM估算出的江苏雾霾治理效益为173.13亿元,而基于Spike模型的平均值估计法得到的江苏雾霾治理效益为95.32亿元。因为后者的模型假设太过理想化,因此江苏雾霾治理效益利用CVM更为准确,这就意味着要使江苏雾霾情况得以缓解,至少需要投入173.13亿元。第五章在Rome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雾霾经济效应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用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雾霾经济效应与人力资本存量、劳动投入量与物质资本存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显著。雾霾经济效应与雾霾污染损害和压力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空气环境为代价,且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雾霾治理离不开技术水平的支持与污染管控,只有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增加政府管控,加大雾霾治理费用与力度,才能解决我国雾霾污染问题。第六章根据研究结果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环境监督联动机制,优化产业布局、调整能源结构和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提供政策建议,并提出对本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