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的声音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42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现实是当今最流行的计算机技术之一,在军事、教育、娱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虚拟现实的目标是在虚拟环境中还原人对现实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在诸多感觉中,通过听觉获得的声音信息占了人从环境中感知的信息总量的15%,仅次于视觉。因此,在虚拟环境中真实地还原声音可以有效地提升场景的真实感和用户的沉浸感。然而,声音的产生机理复杂,数字化建模难度较大,传统应用通常使用单调的录制音构建声音环境。随着基于物理的声音合成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中还原现实世界的声音逐渐流行。本文围绕基于物理的声音合成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目前的声音合成工具仍以音频编辑为主要方法,对基于物理的声音合成技术应用极少,对使用者的经验要求高并且无法动态生成声音。本文针对现有声音合成工具过度依赖人工、真实感弱、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模态振动原理和声学气泡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声音合成套件。套件具有预计算刚体的模态和声学传递函数,并根据碰撞位置和观察位置实时合成刚体声音的功能。套件也具有动态调节气泡的时间,空间以及半径分布并合成不同类型液体声音的功能。本文通过用例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说明了套件能达到为虚拟场景增加真实,动态的音效的效果。本文也将套件应用于视听融合的材质识别。二、材质识别是构建虚拟物体模型的重要步骤。现有的材质识别方法大部分基于视觉特征,然而视觉特征往往具有局限性,例如同样的物体可通过对表面进行雕刻,镀层来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物体的听觉特征与材质的力学属性密切相关,这些属性一般不随物体的表面纹理外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引入听觉信息对于材质识别是有益的。本文使用声音合成套件构建了一个新的包含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数据集GLAudio,并在数据集中引入了局部几何数据和细粒度材质标签。基于GLAudio数据集,本文设计了一个融合视觉和听觉信息推断材质信息的深度神经网络GLAVNet。本文在网络中引入了局部几何输入分支,并为此设计了新的多模态融合模块。本文通过对比实验展示了融合物体的全局和局部几何信息可提高材质识别的准确率。本文也证实了GLAVNet可以完成对现有工作来说很困难的细粒度材质识别任务。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密切的交流,具有共同建设祖国的统一目标。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因此在生活中产生了各具特色、传承各民族文化的歌曲,人们将其称为民歌。近些年来国家积极倡导传播民族文化,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和曲艺等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锡伯族民歌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对于保护锡伯族民歌具
本文旨在研究四类耦合拟线性扩散方程组解的渐近行为,讨论相关问题解的整体存在性和爆破性质,寻找问题的临界Fujita指标,并最终建立起这四类方程组的Fujita型定理.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我们将针对一类耦合拟线性扩散方程组的Cauchy问题建立完整的Fujita型定理,我们证明了问题的临界Fujita指标受到空间维数,扩散项和反应项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并得到了问题的临界Fujita指标.而在第
配位聚合物(CPs)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光捕获平台,其在发光材料、荧光传感和生物医学领域均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而四苯乙烯(TPE)是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生色团,将其后修饰得到的TPE衍生物构建配位聚合物是近年来研究人员较为关注的领域,配位诱导发光效应(MCIE)与AIE作用相辅相成,使得相应的CPs在聚集态以及稀溶液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发光特性。本论文基于四苯乙烯单元,合成得到了两种不同官能团修
自旋电子学器件同时利用了电子的自旋和电荷属性,具有速度快、存储密度大、体积小、能耗低和非易失性等诸多优点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稀磁半导体被视为制造自旋电子学器件最具潜力的后备材料,现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若把材料的光学、电学以及磁学性能结合到一起,将产生集磁光电为一体的新一代多功能自旋电子学器件。硫化铟(In2S3)具有缺陷尖晶石结构,其晶体中存在大量的空位缺陷,有利于
整数值时间序列数据在社会科学、工业、金融、经济、医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广泛存在.这些数据的主要特点是其整数值结构,如果用传统的实数值自回归模型拟合数据,会带来很大的偏差,而且预测也得不到整数值.因此许多传统的实数值自回归模型不能应用于此类数据.处理这种数据的常见模型有两种,一种是整数值自回归(简称INAR)模型,另一种是整数值GARCH(简称INGARCH)模型.这两个模型分别是实数值自回归模型和GA
次季节振荡广泛存在于全球大气中,其中热带大气次季节振荡现象最为显著,并对我国降水有重要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次季节变化特征,北半球夏季热带次季节振荡是导致我国夏季降水季节内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作为天气预报和季节气候预测的“桥梁”,发展次季节预报,提高我国夏季降水季节内变化预报能力,是我国无缝隙气象预报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国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重大需求。本文对北半球夏季热带次季节信号影响我国
鉴于癌症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化疗联合光学治疗一直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然而,基于纳米平台的联合化疗/光疗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如细胞耐药性会降低化疗效果、肿瘤部位的乏氧特性会降低光动力疗效等,如何安全高效地提高瘤内活性氧水平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肿瘤的纳米催化医学旨在通过原位催化反应实现肿瘤微环境的调节,通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形成或转化诱导细胞凋亡。纳米
基于自旋转移力矩的磁性隧道结(STT-MTJ)在非易失性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与具有面内磁晶各向异性(IMA)的隧道结相比,具有垂直磁晶各向异性(PMA)的隧道结在非易失性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中有足够高的热稳定性和低的自由层磁矩翻转临界电流。相关研究表明以非磁性尖晶石氧化物为势垒,Heusler合金为电极的隧道结有可能同时获得大的界面垂直磁晶各向异性和高的隧穿磁电阻效应。磁性尖晶石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一种描述自然界强、弱、电磁三种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它是迄今粒子物理学中最完美的理论之一,已经接受了大量的实验检验。然而,它在理论自身和实验观测两方面也还存在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如理论自身存在精细调节问题,实验方面无法提供暗物质候选者),这些问题至今也未得到合理的解释。为此,理论家们提出了很多超出标准模型的理论模型来探索新物理。精细调节问题的根源是来自于标准模型中顶夸克、W±,Z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汽车已经成为日常出行代步的主要工具,安全、智能的驾驶体验备受消费者关注。相比于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统雷达,毫米波雷达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方位分辨力高,广泛应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无人驾驶等领域。受到雷达体积限制,车载雷达常采用时分复用-多输入多输出(Tim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