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MMP-9和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浸润、转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T表现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保存有完整临床资料及能继续做免疫组化蜡块的4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39-73岁,平均57.75岁。其中鳞癌28例,腺癌16例,其它类型有:燕麦细胞癌、肺泡癌、未分化伴多形细胞癌、大小细胞混合癌各1例。术前未行放化疗或其它免疫治疗。临床分期采用1997年10月,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5版《恶性肿瘤TNM分类》修订的临床分期标准。癌转移评价标准为凡手术期间或术后4个月内随访病人中出现明确的肺内、外转移灶为转移病例。 利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肺癌组织中的MMP-9、nm23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强度与术前患者CT检查中的各种CT表现的相关性。MMP-9、nm23表达结果判定标准:镜下观察肺癌细胞浆内出现明确的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见病理彩图2-5)。每张切片在400倍显微镜下随机记数5个高倍视野,计数肿瘤细胞总数和阳性细胞个数,每视野数200个细胞,共计1000个细胞算出MMP-9和nm23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数,分为(+)-(+++)级:≤25%为(+);26%-50%为(++);>50%(+++);阴性(-):无阳性细胞。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T技术:采用德国SIEMEN Plus4型螺旋CT机,重建矩阵512X512,层厚Slnln。扫描时间1.0秒,小于4cm的病灶加3Inln薄层扫描。CT片观察内容:肿瘤位置、大小,肿瘤内部、边缘及周围特征。内部特征包括空泡征、空洞、含气支气管征;边缘特征包括分叶征、毛刺、棘突征;周围征象包括晕征、胸膜凹陷征。结果选用SPSSn.O统计软件包,x艺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统计处理。 结果肺癌组织中MMP一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39/48)和79.17%(38/48)。48例中有转移者(包括病理证实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9例(占60.420fo),其中术后2一4个月随访发现转移者9例,占转移病例的30.03%(9/29)。有无深分叶征、空泡征及侵袭转移两组间的MMP一9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Z值分别为9.1、7,87和7.78,尸值均<0.05);各种CT征象的有无与nm23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2)。肺癌组织中呱护一9、nm2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瘤体直径)4Cm、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的出现无明确相关(只>0.07)。MMP一9与nm23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Z=l .3,尸习.72)。 结论(1)深分叶、空泡征与MMP一9表达水平相关,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潜能的特异性CT征象。(2)未发现nm23在肺癌中的癌转移抑制作用,MMI〕一9和nm23之间的表达水平亦未见相关性。(3)肺癌CT的毛刺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对判断肺癌转移无特征性意义,而瘤体最大径统计学检验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当瘤体直径增大时,有癌转移增多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