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属于专题性研究,笔者针对肖邦《第三叙事曲》不同演奏版本中速度与力度的变化进行细节比较,并对比较结果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目的是研究这些变化与演奏最终形成的艺术效果间有何具体的联系。
笔者依据演奏家的年代特征共选择了八个演奏版本,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作品中的每个音符逐一进行听觉比较,后将这些琐碎听觉记录的成果用表格较为清晰的呈现出来,并以其所呈现的内容为基础展开具体分析。
本文所使用的表格共计三十三个,依据分析视角的不同划分为两类,即速度变化表与力度变化表。速度变化表有三个,具体分为乐谱速度标记表与速度变化布局表两类,其中速度的计量工具为节拍器;力度变化表有三十个,具体分为乐谱力度标记表、实际力度变化表与力度变化共性特征呈示表三类。
本文主要包括绪论、三个章节与结论。
第一章分别从创作背景与音乐分析两方面概括性地介绍了肖邦《第三叙事曲》的风格特点与结构特征。
第二章在简略说明了演奏版本的选择依据后,针对力度变化与速度变化进行了细节比较,并依据比较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基于不同演奏版本中力度变化与速度变化的细节比较,笔者发现了演奏家在实际演奏中力度变化的个性化表现、速度变化的共性特征及其变化依据。
第三章笔者总结了前述分析的结果,并着重分析了实际演奏中速度、力度的变化处理对三个高潮乐段以及第二主题三次再现的具体影响,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速度变化对力度变化的推动、强调与补充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