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论证通鼻止鼽方抑制过敏性鼻炎的药理作用机制,预测通鼻止鼽方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和新的药理作用。研究方法:实验一:建立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将实验组分成六组(正常对照组、过敏性鼻炎模型组、盐酸西替利嗪(阳性药物)组、通鼻止鼽方低剂量组、通鼻止鼽方中剂量组、通鼻止鼽方高剂量组),观察各实验组过敏性小鼠行为学和鼻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通鼻止鼽方对过敏性鼻炎小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免疫分子(Ig E、IFN-γ、IL-2、IL-4、IL-10、ICAM-1)的变化;采用RT-PCR实验检测各实验组通鼻止鼽方对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组织和肺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Ig E、IFN-γ、IL-2、IL-4、IL-10、ICAM-1)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实验组通鼻止鼽方对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组织和肺组织中炎症相关蛋白(Ig E、IFN-γ、IL-2、IL-4、IL-10、ICAM-1)表达的变化。实验二:利用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构建并分析通鼻止鼽方单味药及整体复方的“成分-靶点-病症”网络图。研究结果:结果一:各实验组小鼠行为学变化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喷嚏数程度计分、鼻痒程度计分和鼻分泌物量计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改善过敏性鼻炎小鼠打喷的行为、搔鼻行为和鼻溢行为(p<0.05)。喷嚏变化上,各复方组与阳性药组相比,复方低剂量组对喷嚏行为的改善程度显著劣于阳性药组(p<0.05),复方中剂量组与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高剂量组则显著优于阳性药组(p<0.05)。鼻痒搔鼻变化上,各复方组与阳性药组相比,复方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对搔鼻行为的改善程度显著劣于阳性药组(p<0.05),复方高剂量组与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鼻分泌物量变化上,各复方组与阳性药组相比,复方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对鼻溢行为的改善程度显著劣于阳性药组(p<0.05),复方高剂量组则显著优于阳性药组(p<0.05)。结果二:各实验组小鼠组织病理变化正常组小鼠鼻黏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结构完整,纤毛排列整齐,平滑而无断裂,未见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鼻黏膜严重增厚,黏膜表层纤毛黏连或脱落,黏膜固有层结构紊乱,腺管、血管严重扩张、增生,重度水肿,间质中大量嗜酸性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浸润;阳性药组小鼠鼻黏膜少量炎细胞浸润;复方低剂量组小鼠鼻黏膜中度增厚,固有层结构紊乱,纤毛脱落,腺管、血管轻度扩张,轻度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偶见嗜酸性细胞;中剂量组小鼠鼻黏膜轻度增厚,纤毛脱落,腺管、血管偶有扩张,轻度水肿,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偶见嗜酸性细胞;高剂量组小鼠鼻黏膜轻度充血,偶见炎细胞浸润,未发现明显增生及纤毛倒伏等改变。结果三:ELISA法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血清Ig E含量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血清中的Ig E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盐酸西替利嗪阳性药治疗组小鼠相比,复方低剂量组对Ig E的下调程度明显不如阳性药组(p<0.001),但复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则与阳性药组的效果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组小鼠血清IFN-γ、IL-2显著降低,IL-4、IL-10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过敏性鼻炎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IFN-γ含量均有所上升,但复方低剂量组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治疗组的上升程度均显著(p<0.001);IL-2含量的上升程度不如IFN-γ明显,只有阳性药组和复方高剂量组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分别是p<0.001和p<0.05),其他组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IL-4含量变化显著,各组均有明显地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各组IL-10含量也均有下降,但复方低剂量组(p<0.05)较其他组(p<0.001)下调作用略弱。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血清ICAM-1含量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血清中的ICAM-1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低剂量的复方对ICAM-1的下调程度略弱;与盐酸西替利嗪阳性药治疗组小鼠相比,复方低剂量组对ICAM-1的下调程度略弱于阳性药组,复方中剂量则略强于阳性药,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复方高剂量对ICAM-1的下调作用显著强于阳性药,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各细胞因子的变化程度不如血清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组小鼠IFN-γ、IL-2显著降低,IL-4、IL-10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过敏性鼻炎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但回调程度明显不如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其中,IFN-γ含量变化明显,各治疗组均有所上升,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IL-2含量虽然各治疗组均有上升,但只有阳性药组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组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IL-4含量变化也只有复方高剂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IL-10含量各治疗组均有下降,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四:RT-PCR法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Ig E基因表达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经OVA刺激后,小鼠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涉及了基因层面的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与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的Ig E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复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Ig E下降程度最大,差异最明显(p<0.001),阳性药组次之(p<0.01),而复方低剂量组Ig E表达虽然也有所下降,但是与模型组比较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组小鼠鼻黏膜中IFN-γ、IL-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IL-4、IL-10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过敏性鼻炎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鼻黏膜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IFN-γ的基因表达均有所上升,复方高剂量组回升最为明显(p<0.001),阳性药组次之(p<0.05),复方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IL-2的基因表达除复方低剂量组外,其余治疗组均呈现回升趋势,但只有复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IL-4的基因表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回降,阳性药组下降程度最大(p<0.001),复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次之(p<0.01),复方低剂量组则与模型组相差无几;各组IL-10的基因表达也均有下降,但只有阳性药组和复方高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鼻黏膜中ICAM-1的基因表达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ICAM-1的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复方中剂量组的下降幅度最大,其余各组下降幅度相近,但是各组变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g E基因表达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肺组织中的Ig E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复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Ig E下降程度最大,差异最明显(p<0.01),阳性药组次之,复方中剂量组下降程度最小,且阳性药组和复方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组小鼠肺组织中IFN-γ、IL-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IL-4、IL-10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过敏性鼻炎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肺组织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IFN-γ的基因表达均有所上升,但只有复方高剂量组的回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IL-2的基因表达各治疗组均呈现回升趋势,复方低剂量组作用最强(p<0.01),阳性药组次之(p<0.05),复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作用最弱(p>0.05);各组IL-4的基因表达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回降,但只有阳性药组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10的基因表达也均有下降,但只有阳性药组和复方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CAM-1的基因表达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过敏性鼻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肺组织中ICAM-1的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复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下降幅度最大(p<0.01),阳性药次之(p<0.05),复方低剂量组作用最弱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五: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组小鼠鼻黏膜中Ig E、IL-4、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1),IFN-γ、IL-2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过敏性鼻炎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鼻黏膜中除ICAM-1外,其他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Ig E的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但只有复方高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IFN-γ的蛋白表达均有所上升,复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回升最为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组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IL-2的蛋白表达只有复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IL-4的蛋白表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回降,阳性药组和复方高剂量组的下降程度较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IL-10的蛋白表达也均有下降,复方高剂量组下调作用最强(p<0.001),阳性药和复方中剂量组次之(p<0.01),复方低剂量组最弱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过敏性鼻炎组小鼠肺组织中Ig E、IL-4、IL-10、ICAM-1表达显著升高(p<0.01),IFN-γ、IL-2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过敏性鼻炎组小鼠相比,各治疗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蛋白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Ig E的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复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作用较强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IFN-γ的蛋白表达除复方低剂量组外均有所上升,但只有复方高剂量组的回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IL-2的蛋白表达,阳性药组和复方中剂量组回调程度较大,复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回调程度较小,但只有复方中剂量组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IL-4的蛋白表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回降,阳性药组和复方高剂量组的下降程度较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复方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下降程度很小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对IL-10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较弱,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ICAM-1的蛋白表达都有所下调,复方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下调程度较大(p<0.05),阳性药组和复方高剂量组程度较小(p>0.05)。结果六: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通过现有数据库及文献挖掘技术,复方各味药含有化合物,辛夷94种,紫苏叶118种,蔓荆子138种,苦杏仁97种,甘草265种,苍耳子106种,白芷219种,蝉蜕8种,川芎103种,白僵蚕21种。苍耳子网络图中含有48种化合物成分,对应101个靶点和262种病症;白僵蚕网络图中含有14种化合物成分,对应112个靶点和45种病症;白芷网络图中含有62种化合物成分,对应224个靶点和288种病症;蝉蜕网络图中含有4种化合物成分,对应60个靶点和99种病症;川芎网络图中含有149种化合物成分,对应216个靶点和283种病症;甘草网络图中含有118种化合物成分,对应301个靶点和335种病症;苦杏仁网络图中含有47种化合物成分,对应272个靶点和332种病症;蔓荆子网络图中含有99种化合物成分,对应269个靶点和322种病症;辛夷网络图中含有67种化合物成分,对应156个靶点和265种病症;紫苏叶网络图中含有87种化合物成分,对应288个靶点和310种病症。通鼻止鼽方复方网络图中含有508种化合物成分,对应672个靶点和470种病症,病症中包括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疾病、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等。预测得到IL-2、IFN-γ、IL-4、IRF-1、IL-6、IL-36B、ITGA2B、IL-1A、IL-1B、ICAM-1、ITGB2、IL-13、MMP-1、JUN、ALOX5、RELA、IL-10、ITGAM等18个复方作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潜在靶点蛋白。研究结论:通过上述研究发现通鼻止鼽方能有效抑制过敏性鼻炎病变,通鼻止鼽方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同时又能对多种疾病有着调节作用,其主要途径和机制:1主要通过调节Ig E、IFN-γ、IL-2、IL-4、IL-10、ICAM-1等因子的表达;2通鼻止鼽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协同调节多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