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素是一种天然的两亲性高分子材料,产量丰富、可再生、无毒、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抗氧化和紫外吸收功能,但目前利用率低。使用木质素粒子制备Pickering乳液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无毒、可再生等优点,有助于工业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但目前系统性研究较少。本论文将通过物理化学改性制备不同亲疏水性的木质素粒子,探究木质素粒子的理化性质对其乳化和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性能影响规律。进一步以木质素粒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为模板,通过界面交联制备微胶囊,解决目前木质素微胶囊制备中囊壁强度低等问题,是高效利用木质素的一条新颖的研究思路。本论文首先以碱木质素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改性制备不同亲疏水性的木质素粒子,在改变木质素浓度、油相极性(环己烷和正癸醇)以及油水体积比的条件下,探究木质素粒子的理化性质对其乳化和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性能影响规律。进一步将木质素粒子制备的Pickering乳液作为模板,在酸性条件下,以1,6-二溴己烷或者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将乳液界面上的木质素粒子交联成囊,制备木质素壁材微胶囊(LMC)。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酸沉淀法对碱木质素经物理或化学改性的样品(包括胺化改性、微波辅助羧甲基化-交联改性、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碱性条件下混合)制备六种不同润湿性的木质素粒子。它们的亲水性由低到高依次为:高胺化程度木质素粒子(HAH-LPs),未改性的木质素粒子(LPs)、低胺化程度木质素粒子(LAH-LPs),低、高羧甲基化程度木质素粒子(LCMCM-LPs、HCMC-LPs),SDS/木质素复合纳米粒子(LSNP);表面带电量由高到低依次为:HCMCM-LPs、LSNP、LCMCM-LPs、LPs、LAH-LPs、HAH-LPs。pH=4时,木质素粒子在正癸醇和水界面的三相接触角普遍大于在环己烷和水界面。HAH-LPs和HCMC-LPs在两种油水界面的润湿性分别是最差和最好。(2)木质素粒子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粒径随油水比增加而增大,乳化能力下降;增加木质素浓度或减少木质素粒子粒径可以提高乳化性能。在一定的油水比下,木质素粒子在油水界面的三相接触角越接近90°,制备的乳液粒径越小,对油相的乳化能力越强(LSNP除外);三相接触角过大或过小都无法形成稳定的乳液。pH=4时,对于极性不同的环己烷或正癸醇可通过适当增加木质素粒子的表面带电量来提高乳液稳定性。(3)在油水比<5:5下,六种木质素粒子对极性较弱的环己烷都有较强的乳化能力,但只有亲水性强带电量高的木质素粒子才能乳化极性较强的正癸醇。油水比适中时,木质素粒子的亲水性和带电性的增强,反而不利于乳化环己烷。(4)以木质素粒子制备的水包环己酮Pickering乳液为模板,采用1,6-二溴己烷做交联剂通过界面交联制备木质素微胶囊LMC时,优化反应条件为水相中木质素粒子浓度2%,油水比2:8,交联剂用量为木质素质量的70%,交联温度为55℃。环氧氯丙烷做交联剂时,油水比为2:8,交联剂用量为木质素质量的90%,交联温度为65℃。(5)与1,6-二溴己烷交联木质素粒子制备的微胶囊相比,环氧氯丙烷需要在更高的反应温度和更多用量下反应,交联木质素粒子形成的囊壁较疏松且厚度较薄。相同条件下1,6-二溴己烷做交联剂制备的LMC对油相的包封能力明显更强,成囊效果更佳。(6)1,6-二溴己烷和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制备的木质素壁材微胶囊用于包封易光解农药阿维菌素AVM时,包封效果表现与单纯包封油相不同。AVM@LMC(1,6-二溴己烷)和AVM@LMC(环氧氯丙烷)对AVM的包封率分别为61.2%和76.4%,载药量分别为11.2%和20.6%。在丙酮/水缓释体系中释放48 h后,AVM@LMC(1,6-二溴己烷)和AVM@LMC(环氧氯丙烷)的累计释放量分别为78.4%和85.7%;在紫外灯光照射70 h后,AVM@LMC(1,6-二溴己烷)和AVM@LMC(环氧氯丙烷)的有效保留率分别为93.7%和88.9%。通过Pickering乳液界面交联制备的AVM@LMC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和抗光解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