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内科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法改善心肌供血的多支多处冠状动脉病狭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比较分析OPCAB单支桥与序贯桥术中近端血流速度和术后吻合口通畅率情况,总结序贯吻合法在OPCAB的临床疗效,评价序贯吻合技术在OPCAB的应用效果,探讨OPCA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池州临床学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12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单支吻合或序贯吻合,回顾性分析术中血流监测和术后8~72(31.2±13.4)月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检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45~78(64.9±7.5)岁,单支桥50例,序贯桥76例,应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身肝素化后均先行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狭窄远端端侧吻合,单支吻合将数根大隐静脉远端分别与靶血管狭窄远端端侧吻合,后将近端与升主动脉吻合。顺行式序贯吻合序贯吻合使用一根大隐静脉近端先与升主动脉端侧吻合,再分别与中间靶血管侧侧吻合,最后将桥最远端与条件较好的靶血管端侧吻合,每完成一个吻合口即时开放恢复供血。患者均于术后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共分析比较171支静脉桥上290个吻合口与血管桥的通畅情况和126支动脉桥吻合口通畅情况。分别观察比较单支桥和序贯桥组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手术者技术及术后心绞痛发作例数等一般情况;单支桥与序贯桥左前降支通畅率与通畅度;单支桥和序贯桥近端血流速度;单支桥与序贯桥血管通畅率;单支桥与序贯桥不同位置吻合口通畅率;单支桥与序贯桥吻合口通畅率在不同冠脉系统的通畅情况。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及手术者技术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心绞痛发作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2.序贯桥与单支桥的左前降支通畅率相同,通畅度无明显差异(P>0.05)。3.2个、3个序贯桥与单支桥的近端血流速度之间有明显差异。2个序贯桥和3个序贯桥的近端血速度均高于单支桥。序贯桥的近端血流速度及总吻合口通畅率均高于单支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序贯桥总吻合口通畅率高于单支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序贯桥中间端、远端和单支桥远端的吻合口通畅率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01)。序贯桥中间吻合口通畅率高于其远端吻合口通畅率(P=0.022)。序贯桥中间吻合口通畅率高于单支桥远端吻合口通畅率(P<0.001)。序贯桥远端吻合口通畅率高于单支桥远端吻合口通畅率(P=0.045)。6.单支桥通畅率在不同冠脉系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序贯桥通畅率在不同冠脉系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大隐静脉行序贯桥较单支桥有更好的通畅率,序贯吻合尽量将条件好的靶血管安排在序贯桥最远端。序贯桥较单支桥有优势,全麻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首先行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搭桥,后行大隐静脉-其他各靶血管顺行式序贯吻合,该手术方案有效可靠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但其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