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应用移动充气式脉诊仪对脾胃系疾病患者进行脉象检测,明确智能脉诊仪具有区分不同脉象和准确检测脉象的能力,进一步证明该脉诊仪在中医远程复诊模式中的可操作性,并且能够减少人工诊脉带来的主观性和差异性,为今后移动充气式脉诊仪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医院奠定基础,同时使中医脉象科学化、客观化、远程化。材料与方法:应用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中医智能脉诊仪检测选自北部战区总医院中医科门诊的270例脾胃系疾病患者,并按脉诊仪测量的结果将脉象分为弦脉组、滑脉组、虚脉组、细脉组、浮脉组、沉脉组、数脉组、缓脉组、迟脉组,每组各30例,同时采集体检中心报告无异常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平脉的脉象图,分别对以上脉象图中参数P1(y)、P2(y)、P1(x)、P2(x)、Pr、H1(y)、-H1(y)、H1(x)、-H1(x)、H2(y)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每种脉象产生病理生理学原理进行探讨。结果:1.弦脉组、滑脉组在收缩期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P1(y)高于平脉组(p<0.05),而浮脉组、细脉组、虚脉组P1(y)值均低于平脉组(p<0.05);弦脉组、滑脉组、数脉组在舒张期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P2(y)高于平脉组(p<0.05),而迟脉组、浮脉组、细脉组和虚脉组P2(y)值均低于平脉组(p<0.05)。2.弦脉组在沉取过程中P1点横坐标对应的测量时间P1(x)比平脉组出现的早(p<0.05),在浮取过程中P2点横坐标对应的测量时间P2(x)比平脉组出现的晚(p<0.05);而虚脉组在沉取过程中对应的测量时间P1(x)比平脉组出现的晚(p<0.05),在浮取过程中对应的测量时间P2(x)比平脉组出现的早(p<0.05)。3.浮脉组、滑脉组、细脉组和弦脉组在心脏收缩期桡动脉脉搏波对袖带的最大压力值H1(y)均大于平脉组(p<0.05),而虚脉组和沉脉组H1(y)值均小于平脉组(p<0.05);浮脉组、滑脉组和细脉组在心脏舒张期桡动脉脉搏波对袖带的最小压力值-H1(y)均小于平脉组(p<0.05),而弦脉组、虚脉组和沉脉组-H1(y)值均大于平脉组(p<0.05)。数脉组在心脏舒张期时桡动脉脉搏波对袖带的最大压力值H2(y)为零。4.数脉组脉率值Pr快于平脉组(p<0.01),迟脉组和缓脉组脉率值Pr慢于平脉组(p<0.01)。结论:1.移动充气式脉诊仪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并区分出九种不同脉象,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脉象图波形的差异及其参数变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出每种脉象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原理。2.移动充气式脉诊仪具有应用在远程医疗模式中的潜力,可在远程移动诊疗模式中替代人工诊脉,为患者复诊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也是落实中医领域远程移动复诊模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