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文化大革命”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书写“文革”成为几代知识分子笔耕不辍的主题,作家们以各自的方式编织着那段特殊年代的集体记忆。长久以来,中国大陆“文革”书写一直保持着主阵地地位,但这并没有湮没海外华人作家的耕耘。与故国远距离相望加之异族文化的浸润,使得海外华文文学中有关“文革记忆”的呈现显示出与国内不同的风彩。 作为“文革”的亲历者,移民女作家严歌苓对这段苦难始终坚持不懈地观照并保持着高度的创作热情,其早期作品几乎都是以“文革”为背景而作。九十年代初,严歌苓移民海外,随着作家角色的变化,其叙事视角和生命体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跳脱出繁重的政治枷锁,再次回望故国历史,以人性的目光拨解真相,从个人化的体验出发直指时代的荒诞本质。本文以严歌苓“文革”题材小说为对象,第一章从创作背景入手,结合作家本人的创伤经历探讨个人化叙事的指向及确立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必要性,并结合若干具有作家自传性质的作品《穗子物语》《人寰》《一个女人的史诗》《绿血》等加以说明;第二章对严歌苓“文革”题材小说中有关生存困境、“英雄主义”价值、知识分子的自由诉求等具备人道关怀的主体意识叙述加以阐释,探讨作品中反映的个人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遭遇,提炼个人在集体主义和革命理想的钳制下所展露出来的坚守、迷茫、沉沦等的各种人性面相,结合主题性格鲜明的《草鞋权贵》《陆犯焉识》《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等进行阐释;第三章从女性视角出发,以独特的女性本位思想为基准来反映时代、解构历史的女性意识叙述进行梳理和讨论。勾勒严歌苓笔下具有个人化叙述象征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是作家个人生活、个人隐私的化身,也是严歌苓母亲的映射甚至是部分女权主义的幻化,本章结合《第九个寡妇》《天浴》《白蛇》《雌性的草地》等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