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工艺在污水分散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1977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整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不但不能妥善解决,而且变得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属于间歇排放,水质和水量波动较大,污水中含的机物浓度较高;还存在较高比例的人和动物的粪便,氮和磷的含量较高,尤其是磷含量。由于污水长期直接排入水体,而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导致水体黑臭、富营养化十分严重,因此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技术需求迫切。目前常用的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化处理技术,但这些工艺存在维护管理复杂、处理效率低等问题,迫切需要新型稳定的工艺技术。而MBR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产量少等显著优点。但由于MBR技术在我国起步晚,早期受限于膜材料的价格和技术难度,故该工艺较少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现如今随着膜材料与污水工艺的结合发展,膜组件的成本大幅降低,设备逐渐实现自动化控制,MBR工艺的优点更为突出,适用于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因此,本论文研究了MBR工艺在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推动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的发展。实验以MBR工艺为基础,探讨了曝气强度、混合液回流比、污泥浓度、PAC投加量的最优工况,通过对处理污水的动态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工况下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膜清洗技术对膜污染的控制以及MBR工艺应用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系统调试运行稳定后,去除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后,曝气强度控制在500 L/m~2h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且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混合液回流比控制在200%时,TN的去除率达到75%以上,TP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去除效果最好;污泥浓度控制在6000 mg/L时,C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TP的去除率达到65%以上,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且COD和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系统PAC投加量控制在20 mg/L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COD、氨氮、TP的去除效果。同时采用酸/碱结合(30 min的Na OH 0.5%浸泡冲洗和30 min的0.5%HCl浸泡冲洗)的清洗方式,膜通量恢复效果约可达到95%以上的水平。结合实验研究结果,对MBR工艺在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中的可行性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污水中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平均水质中COD约为30 mg/L,氨氮约为1.50 mg/L,TN约为8.8 mg/L,TP约为0.29 mg/L,能够保证系统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Ⅳ类水的要求。另外,在最佳工况下,膜的TMP约需要25天增长到设计限值,然后采用酸/碱结合的清洗方式,可以有效恢复膜的渗透特性。
其他文献
该中心的成立是为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为四川制鞋业的全新发展而搭建的一个平台,目的是加速四川制鞋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本文通过分析罗兰CRO-MOSET印报机由于采用开环控制而存在传送带速度与印报机转速不同步的缺点及由此造成的浪费,提出了采用PLC控制器,并结合PID调节器组成闭环控制系统的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