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高校中地不断深化,大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热情也正在不断高涨。然而,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H大学的参赛学生人数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1.26%不到,学生的实际参与率并不高,且所取得的大赛成绩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本文以H大学为例,以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对其展开研究,从而总结H大学在举办该大赛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优化大赛举办的对策与建议。本文通过访谈调查1位大赛相关负责老师和16位参赛学生,以及通过问卷调查192位未参赛学生和116位参赛学生,对H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计划与启动、组织与实施、收尾与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分析。进而,本文总结了H大学在举办大赛中的优势与成绩:第一,H大学对举办大赛的需求强烈。第二,H大学拥有大量的潜在愿意参赛的学生。第三,H大学对大赛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第四,通过对H大学未参赛学生的参赛意愿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大赛在支持导向上的相关措施对未参赛学生参赛意愿的激励力高。第五,H大学采取的宣传方式效率高。第六,H大学对参赛学生在商业计划书撰写方面的培训效果显著。第七,H大学积极为大赛获奖项目提供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帮助,促进获奖项目能更顺利地落地并发展。第八,通过对H大学参赛学生是否获奖的回归分析,发现大赛在发展导向和支持导向上的激励措施不仅对参赛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能满足参赛学生的预期。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H大学取得了历史以来最好成绩,但仍然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其在举办大赛时具有自身的优势与机会,同时也存在着劣势与威胁。所以,另一方面,本文总结了H大学在举办大赛时的问题与不足:第一,对H大学本身而言的大赛目标不够细化,对H大学的学生而言的大赛目标更是缺乏。第二,H大学的学生对于大赛的参赛意愿不高且参差不齐。第三,H大学的大赛相关负责部门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创新创业项目培育通道不够通畅。第四,通过对H大学未参赛学生的参赛意愿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大赛在奖励导向、发展导向、组织导向、团队导向上的措施对未参赛学生参赛意愿的激励力低。第五,H大学采取的宣传方式存在覆盖面不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导致整体宣传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大赛对参赛学生的培训覆盖面不足,导致参赛学生整体在团队组建及商业计划书撰写方面的技能不足。第六,通过对H大学参赛学生是否获奖的回归分析,发现在组织导向维度上的措施还实施得不够到位,不能满足参赛学生预期。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五个改进措施与建议:明确并完善大赛在高校层面和学生层面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激发出大赛未参赛学生的参赛意愿;加强相关部门联系,创新点面结合的大赛宣传方式;提升参赛学生在大赛中所需的团队组建技能和商业计划书撰写技能;重视对大赛参赛学生获奖有影响的激励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