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一直是旅游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产业关联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较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又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二者相互作用,互为支撑。“十三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域旅游成为该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同时,四川省也在“十三五”期间,明确提出运用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地区消费、带动相关投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为促进四川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全域旅游新时代背景,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文章以耦合协调理论、系统理论和区域经济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基础数据定性分析了四川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二者的相互关系,然后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进行测度,并从时间、空间两大角度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得出全域旅游背景下两系统协调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就时间序列而言,2006-2018年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不断增强,两系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协调发展的过程。耦合协调水平从2006年的严重失调发展到2018年的良好协调阶段,尽管如此,但仍没有达到优质协调的阶段,说明四川省两系统的发展还有待提升完善。其中,2008年以前,旅游产业的发展快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2008年以后,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2)就空间差异而言,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的区域为成都市和乐山市,耦合协调度偏低的区域主要位于川南经济区的自贡市、内江市和川西北经济区的甘孜州、阿坝州。其中,成都市耦合协调水平一直处于同期各市州的最高水平。2006-2018年来,耦合协调水平上涨较快的城市为广元市、攀枝花市、广安市、雅安市和南充市。而自贡市、内江市、绵阳市、资阳市耦合协调水平增长幅度相对偏小。将不同区域按两系统综合发展值和耦合协调度值的差异进行了空间类型划分,分为互动发展协调型、互动发展旅游促进型、互动发展经济支撑型和互动发展较差型四种发展类型。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地方相关政策,对四川省未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两系统向更加有序、协调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