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伤保险,是指政府管理机构通过法律明文要求,对于在上下班途中以及在上班过程中收到伤害的职工提供医疗救助,并通过一定的赔偿手段减轻职工的生活压力的一项社会强制性保险。工伤保险对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得降低了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事故伤害之后,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损失和风险。工伤保险的出现以及蓬勃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公平正义理念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工伤保险最初以用工单位责任保险的形式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如今的社会强制保险,使得广大用人单位和职工从中受益。我国自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执行《工伤保险条例》,为促进发展这一社会保险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及框架,这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已初步建立了集工伤预防、康复、赔偿为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本文立足于L市工伤保险工作实践,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逆向选择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全面采取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走访等分析研究方法,对L市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与总结,并对当前实践中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从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和职工三个主体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对L市工伤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帮助,并以小见大,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合理运行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