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庐江县2008—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探讨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圆形分布法对庐江县2008—2013年网络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对庐江县某小学8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资料进行描述,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究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结果2008—2013年庐江县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29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80/10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2.97/10万,2012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49.05/10万。4~7月份为发病高峰,秋冬季节有不规律的小高峰。圆形分布法分析显示庐江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发病高峰日为5月1日,流行高峰期为1月25日至8月7日。病例主要集中在5~14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70.87%,在校学生是高发人群,占病例总数的78.28%,但发病所占比例有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4∶1,两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人口密集地区报告发病率较高。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发病班级占班级总数的76.19%,学生总罹患率为6.94%。病例多未接种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仅为5.81%。发病年龄以6-11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19%。结论庐江县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总体较高,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总发病高峰日为5月1日,高峰期从1月下旬到8月上旬。在校学生是高发人群,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应围绕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提高并维持高水平2剂次疫苗接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