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彝汉双语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山州彝汉双语教育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1978年开始推行彝汉双语教育的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提高到战略和政治的高度,作为全党、全国的政治任务,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加快了凉山教育事业的步伐,幼教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近年来,凉山彝族地区幼儿园的发展是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与热议的话题,2015年10月凉山州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2018年凉山州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双语教育工作的决定》,正式启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幼儿园彝汉双语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笔者选择凉山彝族地区M幼儿园进行个案研究,该园彝汉双语课程实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积累了哪些经验,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对M幼儿园彝汉双语课程实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M幼儿园大班彝汉双语课程的实施目标、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实施、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以呈现该园彝汉双语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彝汉双语课程实施发展的成效与经验,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力求为凉山彝族地区的幼儿园双语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推动此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本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缘由、研究的意义、国内外对学前双语教学研究的现状、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凉山彝族地区M幼儿园大班彝汉双语课程实施的现状。简介了M幼儿园基本情况,深入M幼儿园大班的双语课程目标确定、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阐述幼儿园彝汉双语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M幼儿园在凉山彝族片区发挥了彝汉双语教学引领作用,全园营造了重视彝汉双语课程的氛围,社会认可度高,彝汉双语课程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园长及教师对彝汉双语课程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完整的双语课程内容体系,强调寓教于用的理念,注重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生活化,且符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需求,重视游戏化教学在双语课程中的运用,以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职后培养模式日趋成熟。第四部分,M幼儿园彝汉双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反思。通过走访与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到,影响幼儿园双语课程实施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笔者借鉴现有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针对现状的问题反思,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得出一些应对策略,在师资方面,加大引进双语人才,提升教师学前基础知识及课程实施专业技能;在缺乏彝族特色课程资源方面,建立优质彝汉双语教研团队,大力开发园本课程资源;在家园共育方面,应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美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从1800~1910年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从1910~1941年间的基本机械化时期、从二战后至今的综合机械化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
目的:分析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00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
对于北路梆子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多集中于对剧种源流以及流变的探究;第二类是关于北路梆子艺术本体方面的分析;第三类是对剧种人物类以及传承人类的介绍和研究;第四
为提高陀螺仪的精度,采用壳体翻滚自动补偿与壳体有关的漂移误差力矩.介绍了一种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数字控制系统,并与俄罗斯Д-15仪表的模拟控制系统做了比较.同时在运动件
在大偏差问题中,重点是研究重尾随机变量之和的大偏差.Ng和Tang等人(2004)将两个假设弱化成一个.该文在此条件上讨论并得到了重尾子族D族中的几个大偏差不等式.
<正>隶书经过秦时的滥觞、东汉章帝时的发展,至桓、灵帝时达到鼎盛。《乙瑛碑》就是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