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信念作为观念的、精神化的逻辑体系必须借助具体的规则和秩序来承载。制度化的理想信念建设存在于党的各个时期,贯穿于党的各项法规制度之中。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作出了系统的制度安排,取得了系列制度成果。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建设制度化”这一命题,旨在拓展理想信念建设的理性空间,观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形成过程,从制度视角对这一时期的理想信念建设进行理论解读、实践总结和价值阐释。理想信念建设制度化实质是“意识形态——制度”关系的具体展开,集中体现在“理想信念——党内制度”的互动逻辑之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建设制度化是指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理想信念建设要求和制度受众的思想状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制度创设、评估、执行、考核等一系列程序,使理想信念建设在内容、方式、方法和机制建构等方面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最终促使党内成员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并产生系列习惯性行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想信念的制度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建设制度化的直接理论源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以高度的制度自觉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客观上推动了理想信念建设的制度化进程。在国际局势和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时代,党中央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将理想信念建设贯穿于党的法规制度建设之中,全面加强党内法规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综合配套。形成了以党章为核心,包括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在内的“1+4”制度模式,取得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成果。当然,目前理想信念建设在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制度评价和制度反馈方面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从总体来看,理想信念建设制度化的开创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在理论层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新境界;在实践层面,有利于推动政党制度化建设,提升党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就世界意义而言,它为国际社会现代型政党的建设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