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道德素质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是抓好农民道德教育工作的关键,对新农村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庭道德研究,结合河北省廊坊市5个县(市)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个人伦理道德修养、家庭伦理观念、农村社会风气等方面进行道德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个人伦理道德修养下降;家庭伦理观念出现偏差;人情淡漠疏远;旧恶习俗势力普遍盛行等农村社会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家庭影响因素,主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养老问题重重;第二,社会影响因素,主要由于农村基层领导者领导不力、农村宗族观念严重以及邻里之间人情淡薄等;第三,农民自身原因,即小农意识、金钱观念严重,法制观念以及理想信念淡薄。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不同领域入手,从而保证家庭道德建设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从实现途径上,首先,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小城镇建设,为新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其次,强化新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政治保障功能。提升基层领导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步伐;再次,加快农村文化网络建设。加强农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开展有益于家庭道德建设的文化娱乐活动。另外,还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综合治理和共同作用,使农民的道德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让农民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支持者与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