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P-PLA2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数据表明,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目前近2亿,并以年均1000万以上速度增长,到本世纪中期将达到30%。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已超过3700万,其中将近10%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以高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严重威胁我们的生活,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类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明其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参与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乃至破裂。一系列研究表明,Lp-PLA2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及评估有一定的相关性。本试验旨在检测老年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分析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与Lp-PLA2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Lp-PLA2在脑梗死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老年病科2013.12-2015.01期间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ACI)住院患者100例,分为病例组:病例组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76.49±7.75)岁。病例组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经查体符合颈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特点,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2)发病72h内入院。排除标准:(1)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2)合并大动脉炎的患者;(3)出血性脑梗死或梗死后出血转化,小血管性脑梗死,心源性或肿瘤性脑栓塞;(4)先天血管发育异常所致脑梗死;(5)既往有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对照组纳入标准:既往无TIA及脑梗死病史,无冠心病病史,现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头颅CT或MRI证实无脑梗死灶。病例组10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大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小体积梗死组三组。根据颈动脉颅外段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对照组为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老龄体检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7.20±8.46)岁。两组均采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一般情况,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采用上转发光法(UPT法)测定Lp-PLA2水平。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两组一般情况与生化资料对比  1.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吸烟者、饮酒者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比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CHOL、LDL、HDL水平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IB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病例组与对照组Lp-PLA2水平对比  2.1病例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斑块总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病例组中,不同病情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随病情增重而增加(P<0.05),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患者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升高,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PLA2水平随着病情增重而逐渐升高;随着脑梗死体积增大,血浆Lp-PLA2水平也相应增加。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患者比例大于稳定斑块比例,并且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较稳定性斑块组升高。在ACI患者中,Lp-PLA2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Lp-PLA2水平升高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
其他文献
李伟莉教授认为,血瘀贯穿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始终,常与湿热、痰湿、肾虚、肝郁相互兼杂为病.临证中,李教授强调应在西医微观辨病的前提下,排除非药物治疗的病症后,从瘀论治
目的 观察秦苓液对尿酸性肾病大鼠NLRP3、Caspase-1、IL-18、NF-κB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抑制尿酸性肾病大鼠免疫炎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腺嘌呤灌胃伴酵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combineddegeneration,SCD)的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血清钴胺素(Cobalamin,Cbl,维生素B12)水平及贫血程度的相关性。总结分析SCD的临床表现
目的 观察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医用臭氧水穴位
目的:众所周知脂肪组织作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数十种脂肪细胞因子。近年以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与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倍受关注。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