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j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法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疗效,以明确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是否更具优势,为临床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针刺方法。
  方法:
  选取2019/3~2019/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72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极泉穴齐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6例。分别进行3疗程的针刺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4次,4次为1疗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剔除1例,最终,两组完成整个研究各35例。治疗前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量表中的ADL评分和ROM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ADL、ROM评分进行记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而后进行疗效比较,并作出客观的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ADL、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相当,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ADL、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两组间ROM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两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法,均可明显改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生活质量、肩关节功能活动。其中,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在改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上,较单纯常规针刺更具优势,而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上疗效与常规针刺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消红霜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Facial telangiectasia,F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消红霜治疗FT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治疗FT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对照的研究设计,选取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符合研究标准的108例FT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消红霜治疗,对照组予以薇诺娜舒敏保湿修红霜治疗
目的:采用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研究方法,编制头针技术操作规范,以完善和优化头针疗法的规范性技术操作,为国家标准的修订、头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方法:拟定头针技术操作规范的结构要素;提取头针专著、针灸统编教材和标准文件文书关于头针技术操作的相关内容,以文献研究所获的技术资料为素材编制头针技术操作规范初稿;以初稿的编写内容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条目,通过德尔菲(Delphi)两轮函询法征求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服用天虫定眩饮前及试验后中医证候积分、欧洲眩晕量表积分、纤维蛋白原等变化情况,了解天虫定眩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将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病科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互结的住院患者筛选出60例,随机分为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均
目的:  观察耳穴揿针干预气郁质亚健康态失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疗法对受试者体质偏颇状态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干预组予耳穴揿针干预,2天1次,每周3次;对照组予常规针刺干预,每天1次,每周5次。两组均干预4周,分别对干预前、干预后的PSQI评分和气郁质体质积分进行记录和评估,干预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并填写PSQI量
目的:观察体针联合腕踝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比较体针联合腕踝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和单纯体针治疗本病的疗效,观察体针结合腕踝针能否更好地促进急性腰扭伤患者腰部功能的恢复,为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优的选穴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30日至2020年1月31日和2020年7月31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花园山)门诊接诊的66例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分析穴位埋线联合阴阳调理灸改善患者气虚体质干预腹型肥胖的治疗效果,以期为气虚质腹型肥胖的干预开拓新思路。方法本研究纳入76例在2019.1-2020.12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气虚质腹型肥胖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气虚质腹型肥胖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穴位埋线联合阴阳调理灸组38例,穴位埋线组38例。穴位埋线组取穴分为两组,A组:支沟、天枢、胃俞、中脘、足三里;B
学位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针刺治疗与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差异,为将针刺治疗作为西药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替代疗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
目的将电针联合中药组与单纯电针组进行对比,观察二者对于湿热蕴脾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肥胖相关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联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本病的优势。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联合中药组及单纯电针组,每组各32例,电针联合中药组给予电针及中药(四君子汤合温胆汤加减)内服治疗,单纯电针组给予单纯电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相关指标(体重、BMI、F
学位
目的:探讨温肾调神针灸法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比较温肾调神组和温肾八针组在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差异,探索治疗混合性尿失禁新的临床思路,并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凤凰门诊、花园山门诊及住院部以及光谷门诊的符合标准的混合性尿失禁患者64例,并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温肾调神组和温肾八针组。两组都有针刺加艾灸的基础治疗,温肾调神组采取“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针刺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失眠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疗效,为中医临床治疗中风后失眠方案的选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的住院患者,依据中西医诊断及纳入标准,将其中符合条件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皆予中风病西医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