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法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疗效,以明确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是否更具优势,为临床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针刺方法。
方法:
选取2019/3~2019/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72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极泉穴齐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6例。分别进行3疗程的针刺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4次,4次为1疗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剔除1例,最终,两组完成整个研究各35例。治疗前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量表中的ADL评分和ROM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ADL、ROM评分进行记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而后进行疗效比较,并作出客观的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ADL、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相当,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ADL、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两组间ROM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两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法,均可明显改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生活质量、肩关节功能活动。其中,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在改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上,较单纯常规针刺更具优势,而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上疗效与常规针刺相当。
将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法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疗效,以明确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是否更具优势,为临床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针刺方法。
方法:
选取2019/3~2019/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72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极泉穴齐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6例。分别进行3疗程的针刺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4次,4次为1疗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剔除1例,最终,两组完成整个研究各35例。治疗前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量表中的ADL评分和ROM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ADL、ROM评分进行记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而后进行疗效比较,并作出客观的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ADL、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相当,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ADL、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两组间ROM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两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法,均可明显改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生活质量、肩关节功能活动。其中,极泉穴齐刺法结合常规针刺,在改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上,较单纯常规针刺更具优势,而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上疗效与常规针刺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