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率提高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在日益增加,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越来越多。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八百七十八亿美元,按投资量计算处于世界第三位。新‐新贸易理论之前的理论都假设企业是同质的,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当今的一些经济现象。所以,有必要运用新‐新贸易理论来研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文章首先对本文的有关理论和文献进行了介绍。介绍了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其测量和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新‐新贸易理论和国内外的实证研究。新‐新贸易理论假设企业异质性,并用生产率差异来表示,来研究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和内生化组织问题。国内外实证研究主要是围绕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进行的。这些既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也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接着,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了解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后,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我国2004-2013年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数据,通过对各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并比较,验证了HMY理论模型的结论;企业生产率提高到2.77后会对外直接投资,且在生产率方面OFDI企业比非OFDI企业平均高22%。并且生产率的提高能够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生产率每提高10.76%将会促进一单位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前就比非OFDI企业的生产率高39%,即存在自我选择效应;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后,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25%,说明具有学习效应。并对青岛海尔和万向钱潮这两个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企业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企业规模及研发支出等因素在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生产率提高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外直接投资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性分析,并为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增值税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应运而生,作为一项新税种,增值税在当时的法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这一制度,发达国家除美国之外都把增值税作为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相关政策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将增值税这一税制引入中国。虽然起步较晚,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这一制度在我国经济体制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为止,截止到目前为止,增值税已经成为我国各门类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