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管理的发展史是社会环境变迁的产物与社会发展的见证。尽管企业管理的实践日新月异,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线。伴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经营环境的变化是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发生变化的最重要原因。不可否认,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在工业经济时代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有战略眼光和新的竞争力,这必然要求推出一种能够全方位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供众多信息使用者决策参考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于是战略经营业绩评价又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企业进入战略经营时代,意味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不仅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经营与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导向性作用,它告诉企业什么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什么是企业应予努力的方向等等。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抓住了业绩评价的本质,着重从提高竞争地位的角度来考核企业的管理业绩。 那么,我们如何树立和继承百年来形成的宝贵思想资源,构建适合现代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系统,这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本文认为:首先,我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的重新构建,应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出发点,深入研究最能体现公司战略的业绩指标,研究责任指标的价值驱动要素,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系统的渗透使企业养成战略管理素养,将战略指标切实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中。其次,战略导向的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在对外方面,对于政府来讲,是其对国有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平台;对于投资者来讲,是其评估公司价值,进行投资决策的手段。在对内方面,它有助于不断对公司的战略采取纠正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使公司总体长远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