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质量水平不断上升,高等教育培养的社会各界人才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学校基础建设落后,校园规模面积过小等问题开始逐渐的凸显了出来,加快普通高等学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当前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主要由政府部门财政和银行贷款两部分,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政府财政的拨款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的建设发展需求,并且由于银行贷款无法连续性,高校发展融资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PPP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缓解高校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且还能引入高质量的社会管理模式。现今,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资金需要来源包括国家教学经费补贴、学生的学费、社会资本捐助、高校科研产出和金融机构的贷款。其中,我国普通高校的主要教学经费来源还是依靠国家财政的补贴,在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政策实施以来,高校教学经费中国家财政性教学经费补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高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造成的学校运营成本上升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出现明显的脱节,国家财政性教学经费所占高校教学经费的比例开始出现下滑,但是高校教学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学生的学杂费主要包括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等,在近些年来,普通高校的教学经费压力正在由国家政府财政向受教育转移,学生的学杂费开始出现了逐年上涨的现象,这将有可能导致学校发展与学生受教育成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社会资本捐助一直是我国高校教学经费来源的一个不足,并且高校的自身的科研产出能力有限,不足以支撑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资金需求。银行贷款在近些年来逐渐成为了高校解决教学经费不足的主要融资渠道,使得高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银行贷款的特点是中短期成本高,每年的产生的利息大,一旦当贷款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或者面临集中还贷时,高校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的运用研究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缺少相应的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探究不同建设项目所适用的不同PPP模式成为了当前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运用的关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根据高校改扩建项目的经济属性和项目特征将所有的项目可以分为教学基础设施项目、后勤保障项目、新校区发展项目等三部分,并且借助决策树分析法指出不同高校改扩建项目对应的PPP模式。其次,从项目的特征性差异进行分析,依据PPP模式的特点来为不同的项目匹配不同的PPP模式。之后,分析不同PPP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取得成功的相关因素,例如社会资本力量投入、政府财政扶持等,并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方案。最后,以XX学院作为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为PPP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的运用提供实证依据。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考虑到了不同建设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通过其差异性特征来进行PPP模式的选择;构建了以BLT模式为基础的租金确定模型;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BOT资本选择方法,构建项目资金补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