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千河盆地中新统-上新统岩相古地理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河盆地地处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南部与秦祁造山带以断层相连接。其在断陷初期的沉积-构造演化与渭河盆地同步进行,直至上新世被渭北隆起在凤翔西侧所隔断,开始了独立的地质构造演化。千河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渭河盆地既有联系,也有独特之处。对千河盆地中新世-上新世的沉积相与环境演化的研究是对鄂尔多斯西南缘晚新生代盆地地质-地貌演化的必要补充。通过对研究区野外踏勘、实测剖面、搜集整理钻孔剖面以及样品采集与分析等手段,结合沉积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等科学理论方法,对千河盆地中新世-上新世地层进行了厘定和划分,进而划分出了千河盆地不同演化阶段发育的沉积相及其分布范围,最终完成千河盆地古地理恢复。主要结论如下:(1)千河盆地底部的甘肃群主要岩性为红黏土,局部夹砂砾石层,其中红黏土层理不发育、含钙质结核及粒度特征与典型黄土相似,应该属于风成沉积体系。砂砾石层属于流水沉积,代表了比较温暖潮湿的古气候环境。(2)三门组下部为灰色细砂-粉砂-黏土组成的韵律沉积,发育水平层理,含水生动物化石,属于湖相沉积;上部为粘土与砂砾石互层,属于河流与湖泊交互沉积。(3)在晚中新世-早上新世,渭北隆起经历了晚白垩世-早中新世的剥蚀夷平,高度大幅降低,最终形成了缓丘地貌。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气候变化,我国西北地区开始广泛出现粉尘堆积,形成了盆地底部的中新统-上新统红粘土。(4)上新世中期,受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陇县-岐山-马召断裂发生左行走滑断陷,在陇县-千阳一带形成了断陷湖泊。(5)上新世晚期,受青藏运动A幕(3.4Ma)影响,鄂尔多斯西南缘快速抬升,千河盆地湖泊消亡,冲积扇、河流逐渐发育。青藏运动B幕(2.5Ma)造成千河盆地封闭,开始接受第四纪黄土沉积。
其他文献
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化较完善地区在冬季供暖均采用集中供热,集中供热相比于其他供热形式而言也较为节能,随着对集中供热系统相关问题研究逐渐深入,我国供热系统能源消耗量逐步减少,但依然是我国总能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集中供热系统的供暖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在满足人员生活需要的同时节约能源,供热过量与过少的情况依然很多,极大增加能源消耗。供热系统的供热是依靠建筑负荷进行计算的,负荷的精度也就决定了供暖的品质。本
新媒体技术促进了美术馆线上宣发和实体展览的发展,疫情下美术馆多着力于线上虚拟展览,疫情缓和后,大家更多地有意愿进入实体场景中,所以美术馆应如何平衡线上线下,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值得探究.
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依据,从B站弹幕的构成、复制与传播的方式、流行动因三个方面对B站弹幕的流行与传播进行系统分析与解读,以期发现隐藏于流行现象背后的语言复制与传播的一般规律.
近些年,深度学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得到了飞速的进展,被广泛应用在智能交通等领域,本文主要研究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行人目标检测。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车辆行人检测常常受到目标物体的尺寸大小、目标的遮挡以及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提升智能交通系统的检测效果,研究车辆行人检测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人检测算法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
借鉴迈耶(Mayer)、戴维斯(Davis)和肖尔曼(Schoorman)的可信性模型,以李佳琦双十一预售直播话语为语料,从语用学视角探讨电商直播话语中的信任建构、相关语用-语言资源选择及其言后效果.结果 表明:李佳琦从能力、品质、善意三个维度取得消费者信任;能力维度通过专业术语、特定话语内容、阐述类、指令性及表情类言语行为实现;品质维度通过对话介入资源、评价资源及承诺性言语行为实现;善意维度通过特定称呼语,情感资源和人称指示语实现.
混凝土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工程类材料,粗骨料、砂浆以及二者之间的界面过渡区(ITZ)构成混凝土细观尺度下的内部结构,混凝土的宏观力学行为取决于内部材料的分布特点以及内部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建立混凝土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表现的关系对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设计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Python语言对大型商用软件ABAQUS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实现了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的生成。并考虑到混凝土中砂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