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至宋代玛瑙制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ks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瑙是指呈同心层状、不规则带状、缠丝状的晶质块体石英。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我国古代玉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汉至宋代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同时,就玛瑙器自身的发展演变来看,汉宋之间的玛瑙制品有很大差异:先秦时期,玛瑙一般作为串饰与其他玉器类制品混合使用,其中,素色玛瑙,特别是红玛瑙,在春秋到战国晚期的500多年中,一直为社会上层所推崇。秦汉时期,玛瑙制品开始单独使用,真正作为一个独立品种出现在我国玉器行列中。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包含缟玛瑙在内的纹理玛瑙,基色多为红色、褐色,其上分布多色纹带。工艺上,开始注重材质天然的色泽、纹理。北朝到隋唐时期,人们更加注重缟玛瑙——这种纹理多样、层次分明的纹理玛瑙。西方世界较早开始使用缟玛瑙制品,其工艺,西欧、北非偏重于分层雕刻,西亚、中亚注重材质天然的纹理。这种观念对我国有直接的影响,“镶金兽首玛瑙杯”便是典型的例子。而这种欣赏习惯,最终在宋代完成了本土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时人的玛瑙观念、审美观念均重新进行了构建。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初论玛瑙,综述汉至宋代玛瑙制品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汉至宋代玛瑙制品分类整理。涉及墓葬遗址、佛教塔基地宫出土的玛瑙制品以及我国文献记载中的玛瑙制品。按功能分为三类:装饰类、容器类、其他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汉至宋代玛瑙制品的发展脉络。第三章为汉至宋代玛瑙制品相关问题的探讨。包含了汉至宋代玛瑙的时代特征、以“镶金兽首玛瑙杯”为例,就汉宋之间缟玛瑙制品材质来源的探讨、汉宋之间玛瑙观念的变化及影响的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历史名镇名村视觉元素整合对文化形象的提升作为研究方向进行探究,在分析我国目前对历史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上,调查研究提升文化形象的方法。主要阐释对历史名
徽州木雕,是一项珍贵的具有物质、非物质双重属性的文化遗产。从其木质文物的角度而言,徽州木雕类文物是一类珍贵的文物,凝聚了儒学、徽州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社
小学阶段正处在人生打基础的时期,保持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及其他一切的根基。为了解大连市中山区7—12岁小学生在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水平,本文以大连市中山区部分小
真实、准确而又及时的财务信息能帮助利益相关者更好的了解企业,而当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财务信息
随着文物保护学的持续发展,以及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进步,文物保护的工作重心逐渐地从传统的抢救性保护不断向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转变。预防性保护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文物赋存环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又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超重比例在逐年上升,因此本研究
睡虎地秦墓竹簡是出土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主要為法律文書和卜辭等方面的文獻語言材料。自睡虎地秦墓竹簡出土以來,對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從文字學角度對字詞進行釋讀或
陵川地区历史悠久,文物古建遗产丰富,戏曲渊源深厚,本文着重从陵川现存宗庙的古戏台入手,从其数量庞大的古戏台分布、建筑技艺水平、民众的娱神献戏及宗教神灵信仰上展示陵川
我国广播电视监管部门目前正面临广播数量骤然增多,电视信号种类繁多、前端监测信号集中播出等问题,传统的单一屏幕监测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繁复发展的新广播电视形式。出现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而言,招投标属于相当关键的工作,如果想要做好招投标工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精确的判断,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将风险降至最低;当然,管理者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