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的“真相”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参与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实际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堂参与非投入的现象。课堂非投入学生不仅是指课堂学习零参与的学生,更包含那些通过表面的浅层参与掩盖事实上的无心向学,成为游离课堂中心、危及自身学习和发展的“边缘化”学生。由于课堂参与边缘生的潜隐性、差异性、以及生成机制的复杂性,对边缘学生的有效教学与管理一直是各中小学校的薄弱环节,不仅有违教育公平的倡导,更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边缘生展开深入了解,结合现有资料做出相关解释并提出有效建议就显得十分必要。针对于此,本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在对个案行为有着密切影响的家庭、学校两大场域中运用深度访谈、田野调查、作品分析等方法,围绕个案课堂参与的行为表现、影响个案行为的外部环境、个案课堂行为构建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与个案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密切接触,从而对个案的生活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原了个案课堂参与边缘化的真实面貌,探讨了隐于课堂“游离”之后的动力与机制问题,突显出个案在课堂学习乃至生活中的危机与处境。在描写上,本研究以叙说的方式从师生疏离、母子对弈、自主性丧失三部分呈现出影响个案课堂行为构建的人际关系脉络,并从家庭方面的家庭教育、互动形态、社会身份,以及学校方面的教师教学行为、学生期待、教师倦怠、教师行为抑制对个案课堂“游离”的现象进行了解构与诠释。研究得出:儿童的课堂行为是由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的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并非是由个人造成的,而是生活背景中所有系统共同“创造”的。最后,研究从家长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建议,都希望面对儿童课堂行为问题,能以生态、系统、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充分考虑到彼此之间的连结与互动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将课堂行为的构建视为动态的历程,从整体上加以审视,做出最有效的支援。
其他文献
意大利文“Vibrato”(英文写作“Vibrant”),有多种译法,有的译成“颤音”,还有的译成“振音”,声乐则译成“颤吟”。鉴于“颤音”与“振音”易于和颤指(tr.)混淆,我们队为
今日未来馆的策展人苏磊有着国际化的经历与视野,他主要从文化景观的社会学大背景下关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研究和策展中,带来对不断变动的艺术生态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今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13亿多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各部门都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订版)第11条中也明确鼓励和支持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近10年来不完全统计,我国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例数占全国食物中毒总例数的12%,死亡人数更是高达35%,也就是说
第二届“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1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于2011年12月3日至2012年1月4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展览汇集了全国九所重点美术院校2011届优秀
多位来自高校、图书馆、文化公司的教授、学者和专家在"‘众神’的图像——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内丘神码艺术展"讨论会上围绕内丘神码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从内丘神
在食品问题上,需要建立一套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这么一种结果:不管是谁,只要不遵循,就会得不偿失,只要严格遵循这套规则,再没有道德的生产者也能保证食品的安全    一位成都市民在家里做小实验,面粉中加入维生素C片,加水搅拌,出现了灰白色絮状物,且“絮状物体积很小,粘稠,用水冲洗不会化掉”。  絮状物是什么?实验者怀疑,商家在面粉中加入了胶水,或者其他什么不利于人体的化学药品,从而产生絮状物。  拿这个
研究背景与目的: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当心肌受到各种外界损伤,例如机械压力、炎症刺激和局部缺血时,发生心肌适应性重塑的过程。MF最具特征的一个病理改变则是相关炎性细胞和活化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积聚,继而引起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生成随之剧增。不少证据表明,以心室收缩和舒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