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侨华人研究是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华侨华人是一个身份特殊的群体,虽然史学界尚没有把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及成果列入相关通用教材,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存在的久远历史,不能忽视他们的贡献,尤其在那些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侨乡,华侨华人的重大作用更是无法替代的。广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无论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广州与海外华侨华人无论历史还是现实的关系,更是其他一些城市无法企及的。广州与华侨华人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扎实的革命根基,雄厚的经济基础,千丝万缕的思想文化机缘。特别是在民国时期,广州作为大革命的策源地,成为民国时期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城市之一,而此时广州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关系也较历史上更为密切。孙中山先生曾说“华侨乃革命之母”,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在有关民国时期广州华侨华人的研究中,很多人注重于华侨华人对广州革命的贡献、经济建设的投资等方面,很少有独立的文章专门论述华侨华人对广州教育的贡献。其实在广东省内,有关华侨华人捐资兴办的教育事业在广州的周边地区(如江门五邑等地)表现更为突出。翻开广州民国时期的学校教育史,我们不时会看到华侨华人的身影,此文在当前有关华侨华人研究的大背景下,把民国时期广州的教育发展分成阶段论述,着重分析在各阶段华侨华人对广州教育的捐助、华侨华人回国执教、侨生回国就读及华侨华人对广州教育的支持对广州现代化的影响等。以此使人们认识到,不仅现代有很多华侨华人回国捐资助学、回报祖国,其实在民国时期已经蔚然成风。对人们了解广州现存各学校相关校史,了解华侨华人对广州教育事业的影响,特别是要强化人们认识到华侨华人对广州教育事业的贡献在精神方面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