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异尖线虫分子检测和鉴定技术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yl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尖线虫是世界各大海域鱼类普遍寄生的寄生虫。人误食寄生在海鱼体内的异尖线虫科某些种的活的Ⅲ期幼虫可引起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到目前为止已报道可引起人异尖线虫病的主要有6种异尖线虫,即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典型异尖线虫(A. typica)、抹香鲸异尖线虫(A.physeteris)、拟地新线虫(Psetwloterranova decipiens)、对盲囊线虫(Contracaccum spp.)和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spp.)。由于异尖线虫是海洋自然疫源性病原,随着鲜食鱼生的国家和地区的增多,人类异尖线虫病在全球已呈扩散趋势。因此,鱼类异尖线虫病病原的人体感染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1993年,异尖线虫病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因异尖线虫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异尖线虫对人类的致病性有所不同。因此,对异尖线虫种类进行准确的鉴定不仅是从事异尖线虫研究的基础,也对防治人和动物的异尖线虫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鱼类异尖线虫幼虫为研究对象,对近年来厦门口岸进口的各种海水鱼类以及厦门地区销售的多种海水鱼类的异尖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赤棕鱼、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的异尖线虫感染率很高,灰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也普遍感染异尖线虫,其中蓝圆鲹、竹荚鱼的简单异尖线虫的感染率达到100%。根据形态学特征对检获的异尖线虫幼虫进行初步分类后,用通用引物扩增异尖线虫幼虫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片段,对PCR产物进行回收并克隆到pGM-T载体中,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根据基因序列对虫种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针蛔线虫(Raphidascaris trichiuri)和对盲囊线虫等4种异尖线虫。以这4种异尖线虫为研究对象,根据软件分析,挑选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RsaⅠ对其ITS序列进行酶切试验,建立了能准确、特异和快速地鉴别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针蛔线虫和对盲囊线虫4种异尖线虫的PCR-RFLP方法。简单异尖线虫是我国海鱼异尖线虫寄生的优势种,也是感染人体最常见的异尖线虫。本研究第二、三两章主要以简单异尖线虫为研究对象,根据其ITS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方法,对LAMP反应体系中dNTPs、Mg2+、Betaine和2对引物的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灵敏性和特异性试验,同时用7份样品进行鉴定。经优化后的LAMP反应体系为:0.8 mmol/L dNTPs、10mmol/L Mg2+、0.8mmol/L Betaine、0.2μmol/L外引物、1.6μmol/L内引物、8U Bst DNA聚合酶大片段、1×ThermoPol bufer以及适量的模板,反应程序为:62℃反应60min,80℃灭活5min。本方法检测简单异尖线虫的灵敏度达到10拷贝/μL,与典型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针蛔线虫无交叉反应,7份样品鉴定均为阳性。本研究建立的简单异尖线虫荧光定量PCR鉴定方法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0.999;特异性强,不能扩增典型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针蛔线虫;灵敏性高,可以检测到10拷贝/μl的ITS重组质粒。结果表明LAMP方法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都是鉴定简单异尖线虫的有效手段。其中LAMP法更快速、所需设备更简单、操作更简便、费用更低,更适合基层实验室应用。典型异尖线虫也是引起人异尖线虫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内对典型异尖线虫的报道很少。本研究建立了鉴定典型异尖线虫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可定量等优点,是鉴定典型异尖线虫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LAMP技术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鱼类异尖线虫的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同时,本研究还对检测异尖线虫的PCR、PCR-RFLP技术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针蛔线虫和对盲囊线虫等4种异尖线虫的快速鉴定方法。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疆农十二师部分养猪场内PRRS的流行情况,我们选取了104团、西山农场、五一农场、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等五个近郊规模化养殖小区作为采样示点,共采集血清样品2
目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其典型血清型为O157∶H7,是一种强的致病性细菌,会导致出血性腹泻和肠炎,发病很快,病情严重时可致死。该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