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伤救治需要大量的急救消毒包,如各种手术包、胸腔引流包等,供随时外出执行急救任务时使用,通常备用存放在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在军队各级医院均有大量储备,是医疗战备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研究战备消毒包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储存期限,可以为不同地区军队医疗单位提供消毒物品在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中有效储存时限的信息及战备物品管理的新思路,有助于各医疗单位采取合理、有效的战备物品消毒灭菌及管理措施,从而减少战备消毒物品损耗和人力、物力浪费。方法1.战备消毒包准备、灭菌、存放: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双层棉布包装的三种类型战备消毒包进行清洗、打包、灭菌,灭菌方式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同时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证实灭菌效果;将灭菌包放入自然环境中战备仓库的储存箱内,高原地区设开放组和密闭组储存箱。2.储存环境监测:每日监测战备仓库内温湿度、人员流动数及天气状况。3.取样培养: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设置不同时相点,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对战备消毒包进行取样培养;在战备消毒包灭菌当天及每次消毒包取样前,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平板暴露法”及“物品和环境表面采样方法”,分别对战备消毒包储存环境空气、储存箱进行取样培养。4.细菌鉴定:根据细菌形态、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VITEK细菌鉴定系统鉴定战备消毒包、空气、储存箱细菌。5.同源性实验研究:根据战备消毒包内细菌筛选战备仓库空气、储存箱内同种细菌不同菌株,提取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对16SrRNA-23SrRNA ITS区间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回收测序,测得的基因序列用ClustalW2进行多序列比对。结果1.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内陆地区战备消毒包存放在非密闭自然环境中,储存时限为40d。高原地区开放组战备消毒包在自然环境中储存时限为91d,密闭组为106d。2.战备仓库室内外环境监测结果内陆地区49d实验周期中,35d为晴天;仓库室温约为24℃~27℃,相对湿度约为50%~75%,平均每日人员流动数为6人。高原地区122d实验周期中,106d为晴天;室内温度约为-12℃~15.8℃,相对湿度约为10%~46.9%,平均每日人员流动数为22人。3.细菌学监测结果内陆地区战备消毒包内共培养出3种细菌,分别为藤黄微球菌、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和腊样芽孢杆菌;战备仓库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约为465.8cfu/m3,优势菌种分别为藤黄微球菌、腊样芽孢杆菌、棒状杆菌和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储存箱内的细菌菌落总数约为1.22cfu/cm2,优势菌种分别为真菌、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原地区开放组战备消毒包内共培养出4种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密闭组细菌为蜡样芽孢杆菌;战备仓库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约为365cfu/m3,优势菌种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木糖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环状芽孢杆菌;战备仓库开放组储存箱细菌菌落总数约为7.54cfu/cm2,优势菌种分别为腊样芽孢杆菌、栗褐芽孢杆菌、木糖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人葡萄球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密闭组约为3.42cfu/cm2,优势菌种分别为腊样芽孢杆菌、人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环状芽孢杆菌。4.同源性实验结果内陆地区战备消毒包内菌株与战备仓库空气同种细菌不同菌株之间16SrRNA– 23SrRNA ITS序列相似性约为98%~99%,与储存箱约为97%~99%;空气与储存箱同种细菌不同菌株之间的ITS序列相似性约为99%~100%。高原地区战备消毒包内菌株与战备仓库空气同种细菌不同菌株之间16SrRNA- 23SrRNA ITS序列相似性约为99%~100%,与储存箱约为99%~100%;空气与储存箱同种细菌不同菌株之间的ITS序列相似性约为99%。结论1.战备消毒包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储存时限具有地区性差异,内陆地区非密闭自然环境中的储存时限为40d;高原地区开放组储存时限达到91d,密闭组为106d,均长于《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时限。2.战备消毒包的储存环境因素对其储存时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当战备消毒包存放于自然环境中时,这种影响作用更为明显。3.战备消毒包内细菌来源于空气。通过ITS-PCR同源性实验,证实了内陆地区、高原地区战备消毒包内菌株与战备仓库空气同种细菌不同菌株均为同源序列。4.针对性管理策略是战备消毒包达到有效储存时限的重要保证,为战备消毒物品管理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