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模型,观察醒脑解郁胶囊对PSD模型大鼠血清中IL-6、CRP、TNF-α含量的影响,通过炎性因子含量的改变探讨醒脑解郁胶囊治疗PSD的作用机制,从而为醒脑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相关实验依据。 方法: 1.选取健康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以旷野实验得分为依据,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空白西药组、空白中药组、模型组、模型西药早期干预组、模型中药早期干预组、模型西药治疗组、模型中药治疗组; 2.将实验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之后除空白对照组、空白中药组、空白西药组外,其余各组均.应用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制备SD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并在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孤养法及皮下注射利血平法(连续16天)制备PSD模型。于脑缺血模型制备成功后次日开始给予空白西药组、空白中药组、西药早期干预组、中药早期干预组大鼠灌胃,连续37天;PSD模型制备成功后给予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灌胃,连续16天。中药各组给予醒脑解郁胶囊0.4125g/kg溶于2ml蒸馏水灌胃,西药各组给予百忧解按2.08mg/kg、拜阿司匹林3.0mg/kg溶于2ml蒸馏水内灌胃; 3.并分别于造模后第2天、15天、37天称量各组SD大鼠的糖水消耗量、体重及敞箱实验得分,观察醒脑解郁胶囊对中风并发郁证大鼠模型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 4.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SD大鼠血清中IL-6、CRP、TNF-α的含量。 结果: 1.醒脑解郁胶囊对PSD大鼠体重及行为学的影响 将造模后SD大鼠与空白西药组、空白中药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造模后SD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体重及糖水消耗量均有明显下降(P<0.01),SD大鼠的垂直运动及水平运动得分也明显减少(P<0.01);给药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且以中药早期干预组和西药早期干预组疗效最为明显(P<0.01),提示醒脑解郁胶囊可增加PSD模型大鼠的体重、糖水消耗量、垂直运动及水平运动,并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2.醒脑解郁胶囊对PSD大鼠血清中IL-6、CRP、TNF-α含量的影响 各组SD大鼠血清中IL-6、CRP、TNF-α含量的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CRP、TNF-α含量显著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早期干预组、西药早期干预组、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6、CRP、TNF-α含量均显著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上述炎性因子增高(P<0.01);中药早期干预组与中药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血清炎性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MCAO联合孤养法及皮下注射利血平法可成功制备PSD大鼠模型。 2.PSD模型大鼠进食减少、体重减轻、糖水消耗量减少、活动速度变缓及频度减少、毛色缺乏光泽,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均类似于人类PSD的症状及病理改变,且用醒脑解郁胶囊灌胃治疗后上述症状均有所改善。 3.醒脑解郁胶囊可减少PSD模型大鼠血清中IL-6、CRP、TNF-α的含量,提示减轻应激所引起炎症因子释放,保护大脑内神经元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可能是醒脑解郁胶囊治疗PSD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