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静脉电位完全消失或出现与左心房分离的肺静脉电位被认为是肺静脉电隔离的消融终点。然而,最近有病例报道提示肺静脉自发电位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肺静脉自发电位与房颤消融术后急性肺静脉传导恢复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了85名首次接受射频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2名男性;平均年龄59±11岁)。一侧环肺静脉电隔离后,观察异丙肾上腺素注射前后肺静脉自发电位的发生及其周长。然后通过腺苷三磷酸(ATP)注射和30分钟观察联合策略确定急性肺静脉传导恢复的发生。所有消融的肺静脉根据是否观察到急性肺静脉传导恢复分为两组:第一组(恢复组)和第二组(未恢复组)。对第一组进行巩固消融,完全隔离后再观察肺静脉自发电位的发生情况。
结果:在68%(58/85)的入选患者和34.7%(112/323)的肺静脉观察到肺静脉自发电位。肺静脉自发电位最常发生于左上肺静脉(54%,46/85)。总共在79(24.5%)根肺静脉观察到急性肺静脉传导恢复。第一组(n=79)中发生肺静脉自发电位的肺静脉明显比第二组多(n=244)(50.6% vs.29.5%,P=0.0006)。肺静脉自发电位周长在肺静脉电隔离后为1932.8±1309.4ms,在异丙肾上腺素注射后缩短为991.9±431.7ms(P<0.01)。异丙肾上腺素注射前后的肺静脉自发电位周长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1737.6±950.8 vs.1899.4±1200.5,P>0.05;951.8±311.5vs.1161.4±519.6,P>0.05,respectively)。对第一组巩固消融后,85%(34/40)的肺静脉自发电位消失。
结论:肺静脉自发电位在消融后很常见,发生于34.7%的消融肺静脉。肺静脉自发电位的出现可预测急性肺静脉传导恢复的发生。肺静脉自发电位作为肺静脉电隔离的消融终点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