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首先,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是用来指代某一地域的语言符号。其次,地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地名是当前文化语言学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  平遥作为我国唯一一座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学界对于其地名却鲜有研究,因此,本文从平遥县的行政区划地名、城区的道路街巷地名入手,以平遥县的522个地名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并搜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采取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分类法、文化背景透视法等方法,从语言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角度,对其地名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尝试性研究,期望本文能从地名的角度打开一扇人们认识平遥区域社会的新窗口,提升平遥的地方文化魅力,也期望本文能为丰富我国地名学的研究资料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平遥县概况,然后在说明地名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语料来源及其创新点。第二章从语音、词汇、修辞三方面分析了平遥地名的语言特征,发现平遥地名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地名用字以平声字为主的语音特征;其通名用字与当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专名+通名”的基本结构下,又有五种占比较大的具体形式,其中又以偏正式、附加式最多;地名命名过程中也采用了较多修辞方式。第三章将平遥地名分为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寓托性地名三大类,分析其命名方式,并揭示其命名理据。第四章具体从晋商文化、礼制文化、崇祀文化、社会心理文化、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五方面入手,分析平遥地名所内蕴的灿烂文化。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回顾成果。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戴望舒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诗歌显示或潜存着新诗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在中西融合的向路上,戴望舒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建构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东方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狼毒花》、《父亲是个兵》、 《我是太阳》、 《激情燃烧的岁月》、 《亮剑》、 《英雄无语》、《历史的天空》等一批塑造了具有草莽性格的共产党英
空间导叶作为斜流泵的主要过流部件,对改善叶轮出口流场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其内部流动以及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尤为必要.通过对0.6Qd、0.8Qd、1.0Qd、1.2Qd和1.4Qd 5个不同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