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如今能源日益短缺、环境逐渐恶化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事业发展迅速。不过因为光伏发电本身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大规模的光伏发电接入电网会对电力系统的调峰造成较大的困难,还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弃光现象。为了解决目前严重的弃光问题,现阶段考虑在光伏发电侧加装储能系统,此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光伏消纳,减少弃光现象,但是没有改变用户负荷的峰谷特性,且光伏消纳量受储能系统的参数影响较大。作为智能电网背景下重要的互动资源,具有较强灵活性的需求侧响应逐渐发展成为消纳光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本文从发电侧和需求侧联合的角度考虑,建立了同时考虑储能系统和需求侧响应的微网光伏消纳综合模型,并结合目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在需求侧电价的制定中引入博弈论的思想,充分发挥需求侧用户在市场中的作用,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光伏微网中,首先从发电侧入手,建立了包含储能系统的微网光伏消纳模型,分析了光伏微网和储能系统的运行策略,并将配置储能系统前后微网的光伏消纳量和调度运行成本进行了对比。最后运用改进的帝国竞争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配置储能系统后,微网系统的光伏消纳量明显提升,弃光量和系统运行成本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但是这种方法没有改变系统的负荷特性,且受储能系统的容量影响较大,所以考虑引入需求侧响应做进一步研究。其次从需求侧入手,即在光伏微网系统中引入需求侧响应,分析了需求侧响应对于提升微网光伏消纳能力的作用。并在电力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引入博弈论的思想,分析在市场环境下的需求侧定价机制。以需求侧分时电价为例运用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分时电价机制后微网的负荷曲线更加贴近光伏出力曲线,光伏消纳量提高,日负荷峰谷差减小,系统的运行成本也相应降低了。同时通过仿真结果发现需求侧响应能力有限,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消纳水平,需要发电侧和需求侧联合参与。最后从发电侧和需求侧联合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同时考虑储能系统和需求侧响应的微网光伏消纳综合模型,建立了不考虑储能系统和需求侧响应、只考虑储能系统、只考虑需求侧响应、同时考虑储能系统和需求侧响应四种情景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只考虑储能系统和只考虑需求侧响应,同时考虑储能系统和需求侧响应的方法不仅能够消纳更多的光伏发电量,有效地减少弃光现象,而且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微网的光伏消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