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网络中的拥塞控制和QoS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编码在理论上被证明能够实现多播容量。其在P2P网络中的成功应用也体现了它在增加网络吞吐率方面的优势。网络编码将不同数据包的信息混合在一起,这样每个数据包对于接收节点而言都是同等重要的。也就是说,编码数据包对丢包较不敏感,因而有助于提升传输的可靠性。尽管网络编码存在上述优点,但其在现实网络中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相应的拥塞控制和QoS机制,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标。设计拥塞控制算法的经典理论工具是基于网络效用最大化问题的动态反馈控制系统,因此本文首先描述了一类多编码组播情形下的网络效用最大化问题。随后,基于问题的原始和原始-对偶形式,文章分别提出了两种网络编码拥塞控制模型,并通过李雅普诺夫判据证明了模型的全局渐近稳定。虽然也有不少研究关注网络编码应用中的优化问题,但都侧重于求解最小代价多播子图问题。本文直接将优化问题与拥塞控制相联系,推导出的算法只要求端到端的信息交换,能应对网络的动态变化,且具有类TCP拥塞控制的形式。真实网络中的延时往往无法忽略,因此文章进一步推导了含延时拥塞控制模型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从而为编码数据流拥塞控制算法的参数设置提供了建议。完备的拥塞控制策略还应当包含中间节点的动态队列管理机制。于是,我们从最优控制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用于设计编码数据包动态队列管理机制的数学框架。为了在编码网络中支持QoS,文章给出了一种运行在路由器端的能够保证QoS的编码包调度及缓冲区管理算法。新算法放松了以往研究中关于编码包缓冲区大小无限的假设,通过求解优化问题得到链路的发包和丢包速率,因而也可以看作一种编码网络中的动态队列管理机制。
其他文献
目前,数据中心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静态的资源分配策略造成了其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的服务聚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但数据中心中大多运行的是Web应用
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软件设计规模的增大,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软件测试的白盒与黑盒测试方法、测试用例及软件测试
虚拟CNC齿轮测量中心是一个纯软件的系统。它是对真实CNC齿轮测量中心的一个模拟仿真,分为机械部分的仿真建模和仿真运行两部分。其中机械部分的仿真建模分为几何建模、运动建
随着对林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林木三维模型构建及三维树种库设计与管理作为林木三维可视化的基础,对实现林
P2P网络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P2P网络路径传输效率研究则是影响P2P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网络通信中,由于通信节点之间受到场地和通信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
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公安信息化工作的迅速展开,各级公安部门都建有自己的警务应用系统。由于这些系统是不同时期不同公安部门实施的,所采用技术也各不相同,各个系统之间不能实
定位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位置获取更加便捷,而导航、位置服务以及移动对象跟踪等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轨迹数据。轨迹数据对城市规划、智能交通、行为模式分
建筑工地环境十分复杂,常常是多台塔吊同时施工,塔吊司机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连续工作时间长,很容易疲劳过度,甚至发生事故。塔机安全监控仪(又称塔机黑匣子)的研究与设计,能
随着桥梁建筑等突发事故的日益增多,人们迫切需要提高桥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对桥梁结构进行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可以实时了解桥梁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和故障的位置,以及故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向着高性能、微型化方向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半导体技术的提高和嵌入式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