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我们为之付出了较高的生态成本,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诸多方面都面临着不可持续的风险与挑战。对此,党和政府提出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指标。但可持续发展应该怎么衡量,尤其是如何衡量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状态,事关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能否实现协调共进,支持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通过当地居民对农产品等的生产与消费,计算仙桃市的生态足迹,评价仙桃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出促进仙桃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本文通过对生态足迹理论、模型以及计算方法的学习,对比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足迹计算的方法,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湖北省仙桃市,通过“省公顷”的概念,结合湖北省以及仙桃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出湖北省的产量因子、仙桃市的产量因子,以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利用《湖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先计算出湖北省2010年到2015年的当量因子,再统计《仙桃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仙桃市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的产量因子。通过对仙桃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盈余)的计算,并对这些在固定年份的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和生态足迹结构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是仙桃市产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主要包括:(1)林地少且分布不均;(2)牧草地匮乏;(3)耕地生产力下降;(4)水域污染日益严重,除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原因外,还存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模式和食物结构发生转变;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薄弱等原因。最后,为改善仙桃市生态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本文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提高耕地生产力;(2)扩大林地面积;(3)保护草地生态系统;(4)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创新养殖模式;(5)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6)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7)加速化石能源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