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演变成深刻的社会问题,农村现有养老服务存在人、财、物三方面的短缺,第一农村养老服务有效参与人员不足,这种情况下需要老人自身积极投入到养老服务中来,自力更生、自我服务;第二农村经济薄弱、养老设施及场所条件简陋,需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养老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弥补不足。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成本较低、条件适中、老人共同参与的新型养老模式,在各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强调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资源服务等模式和举办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进一步在政策层面肯定了互助养老服务的重要作用及地位,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互助养老服务的开展,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指明方向。互助养老服务能够使老年人在生活中获得更加全面快捷的服务,使养老服务的支持系统更加完善与健全。因此有必要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进行研究,缓解农村养老服务方面存在压力,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本文以互助养老服务发源地——河北省肥乡县互助幸福院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问、实地考察了解互助幸福院需求现状,从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管理、资金投入、参与主体、服务功能、人才建设六个方面总结概括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得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在供给和需求方面存在普惠程度低、存在管理缺失,机构运行不畅、各项功能服务方式单一、主要资金来源单一、社会力量参与薄弱、老人自身价值挖掘不足、人才缺乏、建设及规模分布不合理、缺乏信息化建设、医疗康复服务缺失的主要问题,并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互助养老服务路径运行不畅两方面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以山东省、湖北省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具体情况为辅之对象,归纳开展互助养老服务的经验,得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需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网、改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专职与互助相结合、建立帮扶机制、开展家庭互助及护理培训、创建互助+扶贫及社会志愿组织参与互助养老新方法的经验启示。在以上总结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实际发展水平,从宏观层面提出构建以互助养老服务为核心的整合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体系对家庭、政府、社会组织、医疗康复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寻求四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均衡点,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养老体系,与传统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相比,整合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在基本目标、居住形式、覆盖范围、主要养老方式、养老资金来源、养老服务提供者、组织管理几个方面有很大提升,从“兜底线”向“适度普惠”逐渐转变,体系内囊括老人生命历程各个阶段可选养老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等传统方式,能够相对提高农村老人日常生活质量。在整合型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下,重点构建并阐述了以互助养老为核心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实施路径,确保互助养老服务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互助养老服务的优势,满足农村老人养老需求。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实施以互助幸福院和家庭互助点两种形式开展,提升互助养老服务在农村的覆盖人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保障农村养老服务信息网络的建立及各项互助服务活动的有效展开。为保障整合型互助养老服务的有效运转,本文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制度化及法制化建设、健全监督评估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大宣传引导,扩展资金来源、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服务能力的互助养老服务运行的具体互助养老服务优化路径,并从细节上对互助养老服务优化路径加以解释说明,具有一定的推广性与可行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黄连胃舒汤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总结2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围生期护理,做好喂养护理和抗病毒治疗的给药护理,同时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从而提
短波红外介于近红外波段和热红外波段之间,是大气光学窗口之一。短波红外和可见光均是来自地物目标反射的周围环境中的光辐射,这种相似性使得短波红外图像具有丰富的细节特征
摊铺机振捣机构工作时,振捣梁的复合运动会对熨平板箱体产生冲击,直接影响了路面的摊铺质量.采用多体机械系统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振捣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振捣机构的仿
脓毒症是一类由感染引起的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和异常免疫应答的病理状态,肺损伤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并且极容易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