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隙是天然异龄林的关键组成部分,属于森林循环更新的重要阶段。林隙形成对于森林局部地区微气候、微地形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够促进或抑制林地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本研究通过测定12个自然林隙(分为Ⅰ-Ⅵ级,25-600m2)以及林冠下生长季期间土壤呼吸及生物与非生物因子测定,探究林隙大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及相关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1)不同林隙下,土壤呼吸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与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峰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5或10月。林隙内土壤环之间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系数(CV)的平均值为50%,约为林隙间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程度(CV=26%)的2倍。 林隙面积与土壤呼吸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对照相比,Ⅰ级林隙(0-100m2)土壤呼吸没有显著变化;Ⅱ级林隙(100-200m2)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约21%;Ⅲ-Ⅵ级林隙(300-600m2)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减少约12%。 (2)林隙下土壤湿度平均升高了17%,土壤温度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林隙面积增大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Ⅱ、Ⅲ级林隙(100-300m2)内达到最大值。Ⅳ-Ⅵ级林隙(400-600m2)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最低。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量的变化可能与林隙内凋落物输入量、根系分泌物以及土壤湿度的变化有关。细根生物量与林隙面积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 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真菌主要种的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间变异较大,而细菌不同种的相对丰度变异较小;与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5种土壤酶的活性随林隙面积的增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3)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异的14-97%。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值)的范围为1.2-3.8,Ⅲ级林隙(100-200m2)下土壤呼吸的Q10值相对较低。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土壤呼吸与林隙间土壤湿度表现出明显的抛物线式关系(p<0.05),土壤湿度能够解释林隙间土壤呼吸变异的56%。不同林隙下土壤呼吸的Q10值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林隙间土壤呼吸速率与细根生物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