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神经节参与中文书写——来自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证据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eda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BG)是位于双侧大脑半球深部的灰质核团,主要由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屏状核等组成。根据目前人类对动物进化过程的研究,发现纹状体的发育在大脑皮质之前,一开始,基底神经节控制各种运动功能,大脑皮质受纹状体的控制。但随着大脑皮质的进化与功能完善,大脑皮质逐渐掌握对运动功能的控制,基底神经节则成为在运动皮质管理下参与运动控制的结构,属于从属地位。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类基底神经节的功能不仅仅是接受运动皮质管理,参与运动控制的结构,还是一个与其他功能皮质(特别是前额叶)组成神经回路,参与语言、计划、执行等高级神经功能的结构。这些回路一般由相关脑区皮质发出,经尾状核投射到苍白球,再经背侧丘脑返回到发出原始信号的皮质。现代功能影像学技术已经对此进行了验证。 语言与大脑定位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关心的热点之一,在人们已经明确了语言的皮质功能区定位后,位于皮质下的基底神经节在语言处理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逐渐成为学术界关心的问题。首先,神经病学家发现在人类中以基底神经节损害为主的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基底神经节区卒中、皮质基底神经节变性等,可以导致不同形式的语言障碍等高级神经功能改变。其次,神经语言学家在关于基底神经节损害患者的语言处理的研究中,发现此类患者存在不同的语言结构层次的语言障碍。 书写与言语一样,是语言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不同的是书写是需要借助肢体或工具实施语言计划的行为过程,而言语主要通过控制发音器官完成语言输出。通过书写行为进行交流和创作是人类一种独特的能力,它不仅是语言功能的一种体现,而且涉及到听觉、视觉、记忆、视空间能力、运用和运动功能等诸多因素,依赖于广泛的神经网络。在以往关于书写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一方面集中于基底神经节的口语处理功能,另一方面着眼于大脑皮质与书写功能的关系。对基底神经节书写功能的系统研究较少,而且证据主要来源于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人群。然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在形、音、义的特点上与拼音文字相差甚远,其书写过程也更加复杂。另外,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内容的不同(字词、语句)、研究手段的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因此,对基底神经节参与书写功能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寻找来自于汉语人群的证据,以丰富这一结论的内涵。 目前已有国内外学者以PD、HD为研究对象,探讨基底神经节损害对语言功能的影响。而同样是伴有基底神经节损害的WD患者,其书写过程是否支持基底神经节参与书写的学说呢?本研究以伴有基底神经节损害的W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中文书写检查法评价受试者语言性书写障碍情况和非语言性书写障碍情况,然后将受试者分为书写正常组和书写障碍组,分别进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功能影像检查,得到基底神经节在中文书写时的功能影像数据。进而,从临床行为、形态结构和物质代谢三方面,分析脑型WD患者中文书写障碍的特点,确定基底神经节在中文书写中的作用,并探讨其神经心理学机制。 研究目的: 分析脑型WD患者中文书写障碍的特点,分析在中文字词书写状态下脑型WD患者脑部的功能影像变化,从临床行为、形态结构和物质代谢三方面,确定基底神经节在脑型WD患者的中文书写中发挥的作用,并探讨其神经心理学机制,进而为基底神经节在语言功能中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研究对象: 连续收集2007年5月至2009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脑型WD患者参加本研究,其中,征得7例男性患者的同意,参加脑功能影像学检查。受试者母语均为汉语,年龄23.68±7.23岁,受教育年限9.57±2.75年,均为右利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均接受6个月以上的排铜治疗(限铜饮食,口服青霉胺、锌剂)。所有受试者均排除失认、失用、忽视、抑郁、焦虑、精神症状、除WD以外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药物和酒精滥用史。 研究方法: 1.采用汉语失写检查法(Chinese Agraphia Battery,CAB)对60例脑型WD患者进行中文书写检查。根据失写指数(agraphia quotient,AgQ),将受试者分为书写正常组和书写障碍组。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SPSS)13.0统计软件,对WD书写正常组与书写障碍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CAB得分的组间资料统计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书写障碍组中的语言性书写障碍情况及非语言性书写障碍情况,得到脑型WD患者中文书写的定量和定性资料。 2.按照CAB的AgQ,将7例男性脑型WD患者分为书写正常组4例和书写障碍组3例。采用PET,以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为示踪剂,在予以书写刺激任务后进行头部扫描,共扫描2次,第一次为假写作业,第二次为中文字词书写作业。假写作业为在稿纸空格内逐格划斜线;中文字词书写作业为在稿纸上书写中文,内容为实义名词,如地名、颜色、动物等。PET-CT头部扫描后,分别得到书写正常组假写和中文字词书写的图像数据,书写障碍组假写和中文字词书写的图像数据。用统计参数图软件包(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2,SPM2)对两次作业的图像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获得与中文字词产生相关的基底神经节18F-FDG的激活区数据,从而分别获得脑型WD患者书写正常组和书写障碍组的与中文书写相关脑区的功能定位资料。 结果: 1.60例脑型WD患者中36例患者出现书写障碍(60%),以主动书写成绩最差,其它依次为看图书写、听写、自动书写和抄写。 2.60例脑型WD患者中25例患者出现语言性书写障碍(41.7%),15例患者出现非语言性书写障碍(25%)。其中存在多种书写障碍类型并存的现象。 3.在语言性书写障碍的患者中,构字障碍20例,字词错写11例,语法错误3例;在非语言性书写障碍的患者中,小写症8例,震颤性书写7例,重复性书写2例。 4.正常书写组脑型WD患者的皮质下结构激活区包括双侧苍白球和右侧壳核,书写障碍组脑型WD患者的皮质下结构激活区包括右侧丘脑腹外侧核、屏状核和左侧壳核、苍白球。 结论: 1.书写障碍是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见症状(60%),语言性书写障碍多于非语言性书写障碍,其中以构字障碍最多见; 2.书写正常的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双侧基底神经节均参加了中文字词书写过程,其中右侧基底神经节在中文书写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3.书写障碍的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由于病变损害程度和损害部位不尽相同,双侧基底神经节激活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右侧丘脑的激活可能与代偿机制有关。
其他文献
习近平幸福观是“人的主体论”视域下的人民幸福观,是“人的本质论”视域下的实践幸福观,是“人的发展论”视域下的整体幸福观.其生成发展具有对中国传统幸福思想和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