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我国实施现行会计准则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每年均披露了巨额并购商誉,且披露金额每年均有大幅度的增长,未来预计将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并购商誉金额占总资产金额超过30%,随着我国对并购重组的继续推进,并购商誉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将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商誉的成本及可能的价值内涵对企业的财务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其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商誉作为财务报表中的一项资产是一个能够传递相关信息的指标。因此,公司以及利益相关者都需要重点关注并购商誉与财务业绩的关系。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商誉与财务业绩的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以2007年至2015年间主板A股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披露并购商誉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考虑并购商誉协同效应的滞后性以当期、滞后一期、滞后两期和滞后三期的财务业绩为被解释变量,从并购商誉与财务业绩关系、市场集中度下的并购商誉与财务业绩关系、并购商誉对财务业绩的影响途径、市场集中度下并购商誉对财务业绩的影响途径四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并购商誉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可以更好理解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并购商誉的实质,可以帮助企业自身认识到所拥有的商誉对其带来的经济后果的影响,并为其今后制定更加有效的并购方案以及如何斟酌和评估并购商誉提供帮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上市公司中较高的并购商誉能够提高当期财务业绩,但是显著降低了未来两期财务业绩,并购商誉对财务业绩的负面影响存在滞后性;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较高的并购商誉能够提高公司当期及未来两期财务业绩;并购商誉对财务业绩的影响不具有持久性。具体表现如下:上市公司中较高的并购商誉提高了当期财务业绩且是通过提高销售净利率实现的,降低了滞后一期、滞后两期的财务业绩且主要是通过降低总资产周转率实现的,与滞后三期财务业绩不存在相关性;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上市公司较高的并购商誉提高了当期财务业绩且主要是通过提高销售净利率来实现的,提高了滞后一期、滞后两期的财务业绩且主要是通过提高总资产周转率来实现的,与滞后三期财务业绩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还受公司成长性、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国有控股比例的综合影响。最后本文从上市公司并购、价值评估、商誉信息披露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